(一)
不知是自我封闭的个性使其长久处于创作的状态,还是创作加剧了颓废萎靡的生活。就某种意义而言,天才艺术家总是活在常人之外。
很多人带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试着去解读Kurt Cobain,为他的存在和音乐赋予不同的意义。或者说,把事实和想象从混淆中区分开,更清晰的源头不是剖析柯本在社会和摇滚乐上的影响力,而是试图塑造出某个理由。
是什么,让柯本厌倦这个世界并痛恨几乎所有的人。
正如他选择自杀所暗示的那样,地狱般的阴影停滞在我们心里,一层浓雾般的帷幕笼罩着他从阿伯丁到奥林匹亚再到西雅图的生活。
我们时常用揶揄的口吻提及所有艺术家最快乐的时光是发生在他们未发展成熟、还不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本色之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柯本。
但是,如果你了解柯本,会发现他真正快乐的时间只有三个片段。倒叙着说应该是:小弗朗西斯降临前后 、奥林匹亚小镇上的安静祥和、以及8岁前的童年。
(二)
柯本在纪录片《Kurt Cobain About a Son》里自述:我从来都不是个坏小孩,我一般会做的事情是从角落里捡起一块石头扔向车子,但我一般不动手,当车子经过时我会指给他们看。
自述之前,柯本用“幸运”两字形容了这段经历。
通常与幸运对应的是悲惨。
我们很奇怪柯本为什么会对这个恶作剧记忆犹新,因为在我们记忆里,小时候干的坏事、“造的孽”数之不清。但是,假如把这件事和幸运联系在一起,会发现柯本自述的动机不是恶作剧有多么有趣,而是身处其中的他更像个正常的孩子。
柯本的母亲Wendy曾告诉记者:当她看到7岁的Kurt在自家门前蹦来跳去,小手敲着挂在胸前的低音鼓、胡乱哼着披头士的歌时,她心里有多快乐。
在小柯本眼里,阿伯丁和美国其他城市一样,每个人简单快乐的相处着,没有痛苦和暴力。他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着伟大而平凡的爱,画画读书之余,偶尔的恶作剧更增添了童年乐趣。
只不过,幸运原本就很短。
父母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渐加剧,无休止的争吵让柯本过早地学会了忧郁,就像一个受宠的明星突然遭到封杀,不仅不解还非常难过。
75年的一天,这个煎熬度日的家庭终究像从阳台落下的花瓶那样碎了一地,一个本该幸福的梦变的忧郁,最终连忧郁都无法拥有,支离破碎,东奔西走。
(三)
前几年,一些心理学家对数百位摇滚歌手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约有八成以上的歌手来自破碎的家庭。
他们据此得出了一个可悲的结论:如果父母离异或至少有一位早亡,那你成为摇滚明星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几十倍以上。其中,自信坚强的孩子比较容易度过这道坎,而那些天分很高、但自尊心强的孩子则无法从悲观和失望中走出来。
而成为摇滚明星的想法,一直贯穿柯本的童年。
他被扔给了父亲,一个在锯木厂上班的伐木工人,他每天都在工作,数着脚下、身边、周围的木头,即便在周末也是如此,无聊透顶的柯本除了画画外只能在幻想中发呆。同时,愤怒的父亲似乎很难控制住背叛后的暴躁脾气,时而对柯本体罚。
柯本曾自述:我从来没感觉到自己真的有个父亲,7、8岁的时候有,那时候我有一个妈妈和一个爸爸,等他又结婚了,从那之后,这像是和他在一起最后的事。
关于棍棒教育受到的伤害可以从另一个例子里找到答案,虽然卡夫卡的童年没有柯本这般阴暗,但也足以说明童年的遭遇会影响一生。
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里写道:你从根本上说是个善良的、软心肠的人,可是并非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毅力和无畏精神,能够坚持下去,直至大人的和善降临。你对待孩子只有一种方式,就像你自己成长的方式一样,以力量、噪音和暴怒对待。
大约从那时起,柯本学会了憎恨,憎恨父母把关系搞砸了全然不顾自己的感受,憎恨周围和自己同样不幸的孩子,憎恨自己的紧张和孤僻。这是一种混杂的情绪,柯本一方面开始讨厌别人,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样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他的偏激和不合群,周围的人也越来越不喜欢他。
一个内心空虚又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会随时去攻击人,而朋克乐成为了柯本唯一的爱好。当他处在变好和变坏的边缘时,他的父亲并没有发现,或者说即便发现了也不会去试着和他交流沟通。
柯本说,他本该那样做的,可他没有。
(四)
柯本在单曲“Sliver”中这样描述:妈妈爸爸带我去看一场演出,他们把我扔在爷爷乔的家里,我又踢又叫的说:请别抛下我!
一个孩子绝望的乞求在越陷越深的泥潭里无人聆听,他无比害怕失去,又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失去。
这种不安、紧张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柯本,他似乎很难从失望的黑夜里看见希望的光亮,柯本愈发讨厌每一个人,并想着从这个世界消失,去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后来的柯本经常在威士卡河边的桥洞里过夜,生活得很苦,也没有人来管他。
正如他在 “Something In the Way”中所唱:“大桥底下,雨衣漏水,我捉的小动物都成为我的朋友。我靠吃草生活,还有桥洞里漏下的雨水,但我也可以吃鱼,因为鱼不懂得什么是痛苦。
柯本认为自己和被捉的小动物都是被遗弃的可怜者,没有安全感,可有可无。这些阴暗的思想在童年慢慢烙印进他的内心,并随着成长像瘟疫一般病入膏肓。
他曾在小屋的墙壁上写着:我恨妈妈,我恨爸爸,爸爸恨妈妈,妈妈恨爸爸,这一切让人绝望。
(五)
柯本回忆最多的是他的童年,尽管饱受创伤,在他身上依旧清晰存留着作为孩子的印记。他喜欢收集各种心形的盒子和胎盘模型,他的第二张专辑封面是一个在游泳池里的裸体婴儿,他在彩超里看到未出生的小弗朗西斯时说她干的第一件事是对着妈妈肚子“狠狠”揍了几拳,就像个小“恶魔”。
或许在柯本心里,只有孩子才是这个世界最纯净最美好的东西。
对于柯本来说,童年不管是一道黑暗不可摆脱的影子,还是一片丑陋不堪的风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去接受。
事实上真正毁了柯本的是毒品。
他曾多次提及:染上毒瘾后,精神越来越不正常,而且必定会让自己沉沦下去,彻底葬送自己。
童年的柯本是受宠并幸福的,父母都支持他的兴趣,包括音乐。然而,等离婚后一切都变了,若非如此,柯本也不会为了音乐逃离阿伯丁。
就像柯本无法原谅他的父亲一样,正是因为父亲强迫他成为一位体育明星从而造成柯本在某次体能训练中摔落受伤,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整日被背痛折磨的柯本也许不会去碰毒品。
可以肯定的是,父爱真正成了柯本解不开的心结,他不止一次说过:等小弗朗西斯长大了,她会问我:爸爸,你真的吸毒吗?那样,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只不过,当柯本在写完绝笔信时,其实和他一生不会原谅的父亲同样犯下了极大的错误。至少柯本在形容童年经历时还用过幸运这两个字,但小弗朗西斯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
或许,柯本是因为太爱小弗朗西斯,不想让她看见自己任何的污点,他把他的爱用潦草的字迹留下,而他自己终于去了那个不存在的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