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的乐队要不是神,要不就是渣”,这是八十年代某西雅图乐队主唱的言论。
在当时那个信息还不通畅的年代,还是个中学生的你除了通过听磁带埋头苦心专研之外别无它法。这时候站在你身边的伙伴一般会是和你一样操蛋的同学。上课顶撞老师,下课扒女同学裙子,而到了放学后,才是你们真正一天摇滚的开始……
这当然只是国外三、四线城市的情况。而到了我国,一切就变渣了。
国内目前一大半新乐队都是来自高校,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宝宝,想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组个像样的乐队是非常难的。
吉他手说:“垃圾主唱走了,我们可以玩后摇了!”
贝斯手说:“垃圾吉他手也走了,我们可以玩Post-Funk了!”
鼓手说:“垃圾贝斯手又走了,我可以回家种地了!”
以上就是三线城市乐队氛围的缩影,无数小镇青年辗转于琴行和酒吧,寻找同类,忍受寂寞的煎熬。
南宁某音乐人朋友X和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他曾为参加一次商演,在某个音乐工作室找了一个录音贝斯手。X和他说就弹Nirvana《Smells Like Teen Spirit》里的那种就行了,结果他反问了一句Nirvana是谁?
三、四线城市人才的匮乏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里,如果你还见识短那就太坑爹了,随便关注一下果酱音乐的微信或者微博都行啊!
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卖地,音乐素养的提高就没法拔苗助长了。一个文化素质很低的暴发户买再多的书和油画回家也是徒劳的。
不过摇滚环境差在大陆也有例外,一是粤语地区,二是石家庄,前者因为Beyond,后者因为它的名字!
但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在远离热闹的地区,玩一支淡泊名利的乐队其实是非常酷的。当然,这是在你个人的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
景德镇的老张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酷的人,一直在小城市自得其乐地摇滚着,年轻时玩Grunge,后来玩民谣,再后来玩后摇,现在办音乐节、运营一家艺术空间。
《谁的青春不青春》MV
如果你喜欢这首音乐,请在网易云搜索“南方小镇”关注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