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是世界级的幽默大师,也代表美国默片的巅峰。破礼帽,大头鞋,小胡子,再加上一根不离手的拐杖,在荧幕上嬉笑着丑态百出,演尽了小人物的窘迫和辛酸,让人笑中带泪。
但很少有人知道,卓别林还是一个配乐大师,他几乎包揽了所有影片的配乐工作,除了选取各种古典音乐小品,他还亲自为影片创作音乐。
卓别林为影片配乐时,不只是选择一些热闹欢快的音乐,更注重让音乐配合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时而抒情,时而庄重,旋律变化间生动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他说,“我不要音乐喧宾夺主,我要它优美悦耳地配合着表达感情。”“在我的影片中,音乐和主旋律是动作的基础,和戏剧表演本身一样重要。”
(卓别林本人和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的卓别林)
配乐在影片中最出彩的,必然是《大独裁者》中卓别林装腔作势扮演理发师的片段。影片中卓别林为顾客剃须,动作伶俐夸张,一举一动都跟着《第五匈牙利舞曲》的节奏,时快时慢,让人眼花缭乱。
影片《城市之光》中,卓别林为每个人物和每个场景都设定了不同的音乐。当上流人物慷慨陈词时,华尔兹小调激进欢快;当卓别林出现在揭幕的雕塑上时,配乐马上紧张起来;当卓别林接近盲眼卖花女时,配乐变得温柔而小心翼翼;当卓别林与试图投河自尽的人博弈时,旋律变得激烈而后渐渐平静下来。十几分钟的黑白默片没有语言对白,但随着音乐的起伏波动,让故事情节更加精彩动人。
他这样评价自己对《城市之光》的配乐:“我并没有写下这些曲子,只是哼哼,阿瑟·约翰逊写下来的……这曲子很简单,与我的性格是一致的。”
卓别林的父母都是职业歌手,他遗传了父母的音乐天赋,从小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从十六岁开始就每天坚持练习四到六小时小提琴和大提琴,在剧场演出也会带上他的乐器做为小道具。
他对影片中配乐的高要求,成就了许多经久不衰的幽默片段,也成就了卓别林这一经典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直到现在,卓别林这种让配乐和幽默水乳交融的做法,仍然被很多电影人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