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摇滚圈可不太平,崔健上了《中国之星》仿佛给大家扔了一枚重磅炸弹,有人嘲笑缺失基本审美的大众评审,有人心疼“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摇滚乐队,也有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任性而为崔健。
但不管怎么样,其实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在如今这个音乐审美普遍偏低的中国,摇滚到底该不该走向主流?
今天摇滚客请到的是北京圈内著名的OOC乐队,也是崔健请上《中国之星》的表演嘉宾之一。他们将作为节目的亲身经历者,谈谈他们眼中的《中国之星》、崔健,以及中国摇滚走向主流的若干问题。
OOC乐队《中国之星》现场《活着》
一、什么是控制之外?
OOC乐队成军于2008年初的北京。成员为:主唱程晨、吉他手苗佳、贝斯手陈欣和鼓手文龙。
乐队全称叫“Out Of Control”,简称OOC,翻译过来是“控制之外”。他们刚开始使用的中文名叫“失控”,但随着乐队越来越成熟,“失控”这一个简单的词语就不能满足他们所表达的音乐内在了。
摇滚乐并不完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应该随时能进入失控的状态,但也永远该在思想的约束之内。于是“控制之外”就成了乐队一直沿用至今的中文名,它表达的意思是摇滚乐不仅该有狂野的一面,也该有理性、平静的一面。
如果你认真听了他们的专辑便会发现,这个名字起的实在是太贴切了。
2012年首张专辑《OOC》问世,里面收录的10首作品风格跨度非常大,硬摇、后朋、迷幻、实验,甚至是民谣他们都有所涉及。
吉他手苗佳也坦言为了避免重复,他们每首歌都尽量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调去完成。整个录音一共用了十二把吉他,以及很多种非常规的调弦方式。
其实乐队能这样说是需要勇气以及底气的,因为这样难免会给人一种“作”或者“装逼”的嫌疑。但如果你真的听过他们的专辑,哪怕只有一遍,你一定会被惊艳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全能,而是音乐素养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一切都要拿实力说话,四位队员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精湛技术与强大气场已说明了一切。
风格多样、尽在掌握,控制之外、失控之内,这是我对于他们音乐的理解。
二、为什么摇滚乐队在《中国之星》表现都相对糟糕?
从左到右依次是:文龙、程晨、苗佳、陈欣
OOC乐队能被崔健邀请去参加节目也是非常的巧合。其实刚开始他们和崔健并不熟悉,也是在一场活动中经张有待(中国著名电台DJ)介绍认识了崔健,于是主唱就把车里面最后的一张专辑送给了他。
音乐的魅力在于现场。很多人,包括海盗在内都以为如果摇滚在舞台上和流行同台竞技,一定能比后者更具有现场感染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吉他手苗佳坦言在电视舞台上的演出条件与Livehouse以及音乐节有些不同,没有返送音响、手箱,大家也都带耳机,但这并不是什么困难,因为乐队四个成员都非常的专业,这么多年来面对过各种各样的演出条件,整体发挥还算不错。
而那些为流行歌手伴奏的人,大都是一些常年各大电视节目的御用乐手,他们在大众舞台上的经验非常丰富,演奏实力也不弱。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了痛仰第一场被剪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场效果确实不行。主唱程晨也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说实话,他们发挥成这样是在预料之内的,但肯定不能否定乐队本身。每个乐队的配置与属性不一样,在主流的舞台上有差异很正常。有的乐队是做思想的,有的乐队是靠主唱,有的乐队靠编曲。”
程晨虽然没有直说,但表达的也差不多够清楚了。海盗也一直认为痛仰是一支编曲非常不错的乐队,但是过度依赖编曲有时候也是会出问题的。
程晨很自信地说虽然《中国之星》的舞台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几年他们一直在地下室里排练,一小节一小节的死磕,所以在这个主流舞台上表演出来的东西,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普通观众反响都还不错。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走得太快扯着蛋的现象,比如现在如此之多的国内音乐节,数量是跟上了,但是质量太差。
乐队这次在录制现场意外地唱了两首歌。之前崔健找到他们是坚持演乐队最“反叛”的作品《为人民服务》,但是电视台那边通过不了,所以又改成了后来的《活着》。
录制现场他们表演完之后大家都很满意,主持人就调侃说有机会听听你们的那首《为人民服务》。当时崔健一听就很兴奋,立马提议让乐队把这首歌也演了。
程晨说虽然知道第二首不会被播出,但他们还是全心全力地把它奉献给了全场观众,这就够了。
OOC乐队《中国之星》现场《为人民服务》
三、摇滚乐必须走向主流
主唱程晨
谈起崔健,程晨到现在还记得1992年他在合肥市体育馆亲身经历过的一次现场。那两个小时,他简直从头合唱到尾,现在想起来都很激动。而当这次崔健就站在面前,邀请他们乐队去参加《中国之星》的时候,他简直要兴奋哭了。
我想他此刻最想对崔健说的就是,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摇滚乐从来就不应该拒绝主流,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程晨说到:“你不想去面对大众这就是在逃避,就是你对自己的音乐没有信心。”
很多人可能会说,可是大众不懂得欣赏我们牛逼的音乐啊!
在这里海盗有一个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我有一位很少见面的表姐夫,去年过年回家我发现他竟然在用酷狗音乐听欧美极端金属,我非常兴奋地与他攀谈,可是一问发现他对摇滚完全没有概念,不知道任何关于什么摇滚精神、摇滚分类等知识。而他为什么要听这些音乐,原因只有一个词:“过瘾”。
再完美的音乐也不能满足所有人,同时再小众的音乐也不会无人聆听。
人是独立的,也是群居的,两者看似矛盾却也高度统一。比如我们在孤独的时候更能接近内心,在人群中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放在音乐里,我们在创作时只需要表达自己,而在表演时却必须面对大众,这样你才能体现作为一位音乐工作者全部的人生价值。
古往今来的大师哪一位不是这样的?唱给不理解自己的人听是一定要做的,哪怕台下的人越走越少,摇滚的使命不就是深入他们内心,然后改变他们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