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这期《中国之星》中,谭维维以一身红色嫁衣的夸张造型,结合现代舞的表演形式,演绎了一首融合歌剧、民族等元素的歌曲《花夜》。
当谭维维表演完毕,推荐人崔健忍不住起立为她鼓掌,“我真的觉得你在挑战的是一种审美,是一种真人秀选秀节目的传统审美,这种事连我都不敢干,居然你干出来了,我从内心里边开始,真的开始变成了一个倾听者。”
同时,另一战队的推荐人刘欢对谭维维的表现也赞不绝口,“我觉得这是一个演出一个秀,非常精彩,是有非常独到设计的。这里面有你自己想讲的话,不光是通过歌曲通过舞蹈,通过舞台美术各个方面实现出来了,这个现场呈现得美轮美奂”。
节目中,谭维维透露这首歌其实在七年前已经创作完成,灵感来源于羌族女孩的出嫁习俗。
“‘花夜’那天晚上女孩的亲朋好友会聚在女孩家里送别女孩,大家会哭泣,会表达对女孩的不舍,也有祝福……所以我就填词,由杨老师编曲,最终完成了《花夜》这个作品。”
然而,由于这首歌曲过于小众,当时的经纪公司出于商业角度考虑,这首歌曲便没能和观众见面。七年后,这首歌曲终于被搬上舞台,并加上了舞美、灯光的完美配合,谭维维表示,这次演出圆了自己青春时的一个梦想。
《花夜》其实是一首批判性极强的歌,虽然在台上介绍时,谭维维只描述了如今羌族新娘出嫁前夜亲友聚在家里哭泣的习俗,但是在歌曲及谭维维的演唱中透露出的绝望氛围,却显示出这首歌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不舍与祝福。
解放前,羌族的婚姻习俗其实是及其落后与封建的,多为父母包办,儿女无权反对,结婚前男女青年未曾谋面的不在少数。
这首歌在编曲上,通过音乐前奏和男声呼吸的声音,表达出一种原始的男性欲望,与结尾处民族唱法展现出的纯净清透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到,羌族少女面对一个陌生人即将成为自己的新郎却又无力反抗的绝望,以及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可以说,谭维维这一首《花夜》的意义,远不止夸张的造型和华丽的舞美那样简单。她唱出了从古至今女性在偏见与压迫中渴望独立自由的心声,通过对羌族少女悲惨命运的描述,发出了现代女性对平等尊重的呐喊。
原创文章,作者:十三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