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而言,2015年绝对是不安分的一年。
国家版权局七月下达通知勒令互联网音乐服务商下架所有侵权音乐。版权净化后的市场基本形成海洋系、腾讯系和阿里系的三方割据态势。其中动作最大的莫属阿里企业,在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之后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随后组成高晓松、宋柯和何炅的“铁三角”掌舵团队,决心打造全产业链的音乐帝国。
无疑,中国音乐产业将会在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的3000亿音乐产值的政策推动下,搭乘“互联网+”的大潮激流勇进。然而,今天我不关心世界,我只关心怎么玩音乐。这些听起来玄乎其神的革命对我们听众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音乐版权被几大平台分割,想听的歌要么在虾米,要么在网易等其他平台,“双APP”的时代引发网友的怨声载道。“暗黑学术地带”的知乎网友“邹小樱”甚至摸索出了一套“如何优(zhuang)雅(bi)地听歌”的生活指南。
但不管怎么说,听个歌还要按图索骥地把歌手和唱片公司分类,实在麻烦了点。“我就想在吃泡面的时候听听周杰伦和李宗盛,等找到他俩的歌之后汤都喝完了!”不过先别这么武断,实际上,用户体验非但不会变差,甚至会以加速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超乎想像的高品质音质带来听觉盛宴。QQ音乐推出耳机调试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音乐需求;数字音乐不断精细化操作,无损音质还原现场感。这对于那些对音色极为敏感、要求专业化的发烧友而言乃一大福音。
二、音乐达人给你推荐高质量歌曲。“滴滴求歌”可实现附近用户的线上交流,分享、吐槽、踩或顶。音乐平台社交化,意味着音乐将成为维持人际圈交往的又一永恒话题,正如英国人的传统开场白“今天天气不错”一样,未来我们或许会这样搭讪:“嘿,哪首歌能表达你现在的心情?”
三、电影让音乐更丰满,可听可看可感悟的音乐形式强势问世。如果说以前的音乐只走耳,那么《同桌的你》、《一生有你》等音乐IP电影可以说掀起了一股走眼走心的音乐风潮。情节化的故事相比转瞬即逝的声音更能引发共鸣,打动人心。听不懂没关系,去看场电影吧,相信会有新体会。
四、音乐知音面对面,来场高逼格的文化沙龙或纯粹嗨翻的Party。粉丝线上活动将会更多转移线下,因共同兴趣集结在一起的音乐爱好者们,冲破电脑屏幕的隔阂,擦出“非虚拟”的火花。livehouse本质上就是这么一种形式,事实证明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
教育、娱乐、电台等等,音乐实现立体渗透,全民音乐的时代即将到来。洪荒年代的人类便懂得用声音表达情感,如今小到半夜大妈的广场舞神曲,大到国际音乐巡演,其实都是为了寻求快乐。音乐在情感诉求上所发挥的作用空间,不应被花边新闻和泡沫剧等无理挤占。音乐应有的话语权,有望得到回归。
音乐产业想要在互联网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必定要以用户为中心,全方位照顾用户需求和爱好,否则谁会主动掏腰包呢?所以我们听众大可不必焦虑,音乐版权正规化也是为了产业更健康地发展,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日后可能问世的大大小小的变化就好。反正我们喜欢的是音乐,而音乐这玩意谁也夺不走。
原创文章,作者:张目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