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点开最近爆款到不能再爆的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时,我承认自己有赌的成分。
毕竟这样一个标题,又恰逢这样一个应景的时间节点,谁不想点进去一窥究竟?
而当头一次关掉这个剧时,我也得承认,我还没有看到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争议,仅仅是因为难看。
不上纲上线地聊,就是纯粹的烂剧,造成了生理上的不适。
后来得知,这部剧是咪蒙团队拍的。不愧是你!
最开始,你真的很难把咪蒙的名字和这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放到一起,毕竟,互联网有记忆。
毕竟,她是说出过“除了贵国,哪里还能看到奇迹。”所谓奇迹,指“中山一个生产红薯粉丝的,添加了墨汁和工业石蜡”的老阴阳人。
毕竟,她还是能说出“爱国不是单恋,是shou交”的极品奇葩,一以贯之的自作聪明与乐于卖弄。
然而,细细品,你又会发现,这部剧又确实是咪蒙的风格,很像是她的行事逻辑拍出来的作品:
鸡汤里面投毒,饭粒里面夹屎,捏着鼻子,都能闻到刺鼻的投机主义味道。
宛如她当年那篇被全网群嘲的“雄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不同的是,与当初的文章不同,这部短剧早已挣得盆满钵满,截至10月8日,1.4亿的播放量,在短剧这个赛道,几乎找不到对手。
于是,人们恍然想起了她当年的话。
如果真的如她所说,爱国是一场那啥交,那么恭喜咪蒙,终于在其中获得了高潮。
我知道,点开这篇文章的人,肯定多数没看过,或者没看完过这部雷剧。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简单聊聊剧情。
就是一个女孩,主业开超市,结果意外获得系统,有了穿越的能力。接着,她穿越到了长征的年代,找亲人,送物资。
这么一看,是不是感觉挺不错的,除了什么系统、穿越的戏码有点老土,但主题还是有趣,有干货,有情怀的。
毕竟这个创意,之前俄罗斯电影《古墓迷途》用过,而且珠玉在前。
电影里面,几个俄罗斯混子,穿越到了二战战场,然后亲眼看到了他们的先辈如何抗击纳粹。
为了解救他们几个,一个老兵不惜留下断后,并慷慨赴死。
“孩子,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1949年5月9日”
“这么说我们挺过来了!”
这样穿越时空的对话令人感动,然而到了咪蒙的这部新剧,人物一开口说话,眼镜都跌破了。
电视剧里战士的台词是这样的:
“不许动,你爷爷在这儿呢!”
“这女人生孩子,是真不容易啊,这比我中枪还疼这是……”
“路上有他娘的什么超市啊!”
一言难尽。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这剧里看不到一点,或者也有可能,拍这部剧的主创的局限性,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啥。
其实,若你硬着头皮,看完这部剧,你会发现,真的是处处勾史。
第一集,女主角就开始畅想末日卖矿泉水,少年包青天里卖监控,最后决定把超市开到长征路上。
没有战争气氛的惊心动魄,到处都是戏谑和调侃,以及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当年的战士们。
第二集,女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大爷爷苏忠国,结果遇到了同名同姓的苏忠国,然后那个不是爷爷的苏忠国掩护同伴牺牲了。
乱吧,扯吧,更扯的还在后面,第三集,班长出来了,刚出来就是一口国粹。
这似乎已经不只是历史虚无了,很显然就是偏见和丑化。
可是这样还不够,主创继续加戏,让战士去抢女同志雨衣,玩临时跑路的烂梗。最后再想一个更烂的梗,给圆回来。
看得出来,每一集最后主创一直在努力上价值、玩命煽情,可事实上,看到那个地方就是有一种吃了夹生饭的感觉,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某种程度上,咪蒙找到了短剧这个新赛道,可以说是她作为商人的眼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命中注定。
他们有着相同的创作逻辑。
事实上,回看这段时间,咪蒙确实在这个领域如鱼得水,虽然文字变成了视频,大长稿,变成了一分钟一集的短平快。
然而,聊的还是那些事儿——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智斗恶婆婆坏小姑子,终于成了富婆;
《引她入室》,又是照死里丑化男性,最后还是善良的女人把坏男人送进了牢狱;
《闪婚老伴是豪门》,听名字就知道了,倒反天罡,中年女主又被恶儿媳给治了,生活一地鸡毛时,被大款看上了。
这些剧的本质,和当年咪蒙那些爆款文章没有区别。
但这一次,她的手还是太长,绕过了打拳、婆媳,去碰长征。
终于,在蹭了无数次之后,咪蒙终于恰到了流量,迎来了自己的高潮。
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她当年满心欢喜地写下那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的文章一样。
所在阶层的认知,或者是脑容量限制了她对爱国的理解,只能肤浅地表现为热泪盈眶。
就像在咪蒙的那篇文章里,她说她爱国的第一大原因是,“我们大中国好吃!很好吃!非常好吃!”
然后是第二大原因,“我们大中国生活超!级!方!便!”
接着是第三大原因,“我们大中国有夜!生!活!”
回过头看,论点可能没错,但论据里充满了幼稚和急功近利,就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为了拿到小红花,绞尽自己并不富裕的脑容量,用简单句费劲而重复地表达一个简单到不能简单的事儿。
悲哀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幼儿园小朋友依旧没有长大。
就像《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这部短剧屡见不鲜的,充满虚无主义的臆想、自作聪明的解构,以及幼稚到不能再幼稚的语言。
咪蒙可能很适合短剧,但她真的没有理解严肃、表达严肃的能力,她会因为害怕自己太胖而拒绝GQ的拍照,因为害怕孩子上不了好学校而在微信上向粉丝求助……
我们都知道,网上这些争议和牢骚,都大概率会被咪蒙和她的团队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毕竟,生意就是生意,也只是生意。
没准,她和年薪5万的小助理们,正在那个传说中无比牛B的“标题选题会”热烈讨论下一次要拍点什么?
拍什么都好,但请放过长征。
拿短剧的题材去装这样的命题,实在癔怪。
想多聊几句短剧。
前段时间,全网下了几部短剧,什么《我在古代开超市》,什么《重返1990之首富人生》,原因是因为低俗。
比如那部《我在古代开超市》,和咪蒙的这一部,在叙事逻辑上,以及吸引观众的手法上几乎如出一辙。
小伙经营超市,结果得祖先指点,把超市开到了科技不发达的古代。
第一集,他就拿了两粒春药给皇帝,结果成就了仙人之名。
中间,有不服气的人过来笔试,他又是放电,又是开皮卡,反正就是科技革命的全方位碾压。
最后一集,剧集里面所有的年轻女性,都爱慕这个穿越而来的超市小老板,几女共事一夫。
短剧的观众心里明镜似地知道:
这些剧低俗吗?确实有点儿。
但扎在每个月成百上千部新出的短剧里面,谁比谁高雅多少?
如果你真正接触了,你会发现,所谓爽剧其实就是剪掉了真刀真枪的限制级。
它的上线不高,下线更是低的可怕。
网上不是有几个团队,连真刀真枪都不剪了嘛,而且这帮从业者,尤其喜欢跟社会热点:
从重庆胖猫事件到上海女老师张悦,还有什么温柔女秘书,复仇女秘书,没有一部缺席的。
所谓短剧,本就很难说是一种艺术品,它就是创造短暂爽感的廉价消费品。所谓“爽感”从何而来?
可不就是很动物本能的,暴富、仇杀,以及软色情。
三俗的东西自有自己的一套市场,但是那三俗的逻辑去解构这样一个庄严的命题,还强迫观众接受,这是一种很创新的,很巧妙的,很接地气的艺术。
真的让人心里难受。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长征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它是苦难和理想主义谱写的赞歌。
所谓理想主义的征程,是没有所谓的廉价的“爽感”的。只有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红一方面军一路上横渡了22条江河,翻越了20座大山;红二方面军抢渡了7条大河,翻越了4座大山;红四方面军渡过了15条河流,翻越了5座大山;红二十五军跨越了4条河流和5座大山。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独腿独脚独臂的将军有13个,贺炳炎独臂,杨卓独腿,谢良独脚,彭绍辉独臂,钟赤兵独腿…….
更多的还是,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别和短剧谈高雅。
因为它们根本不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