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屏一天了。
关于育音堂。
6月14日,凌晨时候,一条公告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
因为市政规划改造,位于上海的育音堂老店,将在2024年7月起不再对外营业。
“俨然有一些悲伤,但高兴的是,通过20年来大家的支持与陪伴,育音堂已经拥有更多更好的地方,为大家提供音乐创造和欣赏交流的平台……”
从前的“上海摇滚圣地”“摇滚乐迷必打卡地标”,而今,终于到了说告别的时候。
在留言区,网友纷纷分享自己育音堂的缘分与过往:
“每个月去凯旋店看演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带过朋友、同事、前男友等都去这里看过乐队演出,她们很多人已经不在我身边了,我还在坚持一个人去店里自己看。”
“高中组乐队时第一次看live就在育音堂,于是对自己说要一定去站在这个舞台上,从此便坚定信念成为了音乐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承载了上海地下摇滚和小乐队们的梦想。现在,二十年的时光浓缩成虚无碎片,散落于每个经历者的回忆里,成为传说。”
很多人幻听到一句歌词:
“我只想迷失自己,可能在一个育音堂晚上。”
借着这篇稿子,聊聊育音堂的过往,光荣与情怀,老迈和梦想。
前缘
“人人都爱张海生。”
这曾是上海一场音乐节的名字,所谓张海生,是育音堂的创始人。
2004年,他和其他几位初创成员,一起以演出主办方身份,成立了育音堂。
其实他们几个都有本职工作,还是因为喜欢,业余时间筹办演出,不舍昼夜。
张海生此前的工作,是酒吧的调音师,兼任两支乐队的乐手,再往前倒腾,是个不折不扣的摇滚青年。
据解放日报此前专访,张海生是七十年代生人,青春年少时也曾为“魔岩三杰”的红磡一役而兴奋,也会因《音像世界》世界的故纸堆而沉迷。
▲张海生(左二)
读大学的时候,张海生还曾经想过要去投奔迷笛。
他曾开玩笑说,“真去了可能也就跟‘痛仰’一样,成为第一批‘迷笛’了。”
张海生回忆,自己毕竟还是没有钱,就打零工在上海学了吉他,还攒了个乐队,也算是踏出了追梦的第一步。
可后来,毕了业,为了生活奔波,热爱也逐渐变成了负担。
再后来,他在琴行做过,当过调音师。澎湃上刊登过张海生的一段自述,聊过他在上海最早的一家Live House,也就是ARK做调音师的生活。
来源:小红书,@LifeHub体验官
“它以日本的方式在做,经营困难。他们一般晚上找乐队翻唱流行歌曲,偶尔接日本和国内的巡演,都是包场性质。这种情况下,给本地原创音乐的舞台空间很少。”
也许是为了阔大这个所谓的“舞台空间”,他决定去做育音堂。
多磨
好事,必然是多磨的。
据了解,育音堂成立的前前后后,经历了不少事儿。
一方面,他们的努力下,确实推动了很多原创音乐走到了大众视野。
特别值得一提的,他们当年组织了约翰·列侬的纪念演出,12支乐队,从中午十二点一直演到十二凌晨点;
当年的顶楼马戏团、幸福大街,声音玩具,和他们都有合作。
但另一方面,上海这个地方又比较特殊。
这里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滋养的是城市文化,往后推,是发达的商业文化、码头文化,还有小市民文化,务实的生活观念。
与诞生出北京摇滚乐的大院文化,包括树村那种城乡结合部孕育出来的生猛不太一样,摇滚乐很多时候在上海都是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更多的时候,摇滚乐就和其他类型的音乐一样,作为一种生活之余的调剂出现。
但育音堂很愿意为之坚持。
不过困难还是一桩桩出现了。
2007年5月11日,育音堂演出,乐队是脑浊。演出过半,突然被叫停,理由是不具备场地演出许可证。
来源:@脑浊乐队
“第二天是野孩子乐手张佺的演出,已经是计划内的,宣传也已经做出去了,没办法,临时改在了苏河艺术馆。”
当时的张海生其实颇有点无奈,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遇上这种事了。
其实早在三天之前,育音堂的官方网站就已经停止运营,也是因为不可抗力。
无常
世事无常。
从2007年育音堂搬到凯旋路,到下个月凯旋路的店停止营业,快二十年的时间沧海桑田。
合作的伙伴来来回回,演出的乐队沉沉浮浮,听歌的乐迷兜兜转转。
所谓合作伙伴,2008年后,育音堂的合伙人其实就只剩张海生和另一位老路了。
有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倒非常云淡风轻:“省呀,一个人做几个人的活。”
所谓舞台上演出的乐队,这么多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中国摇滚的热褪了,民谣出头,前段时间流行后摇,现在是city-pop……
在育音堂的B站账号里,你会发现大量的视频,涵盖了大量的风格、流派,上海是永远的关键词:
“上海交响黑金属 惊极 育音堂演出直播”“上海情绪摇滚代表乐队 Forget and Forgive 育音堂演出直播”“上海数学摇滚乐队 Foster Parents 育音堂直播”……
“我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演出,但一定要是认真的。”张海生说过这样的话。
当然,变化的还有歌迷。
第一批乐迷已经步入中老年,当年这里的歌迷还是以大学生为主,现在,四五十岁的“老炮儿”们偶尔也会回来看看。
来源:小红书,@蹦蹦
可能为了情怀,也可能不是。
那里是埋着青春的地方,它还在,当年存在过的美好就真实存在。
在网友的留言里,有一条留言让人印象很深:
“多希望只有自己变成无聊的中年人,育音堂还好好地在那儿,无论我去或不去。”
参考文章:公众号@ 申藏 Bleu,上海摇滚小破店简史
封面来源:育音堂微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