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许嵩为央视创作的新歌《早发白帝城》上线了。
朋友们都听了吗?
伴随新歌同时发出的,还有对许嵩“被招安”、“写命题作文”的质疑。
从非主流网络歌手,到如今成为央视舞台的常客,许嵩为央视创作了12首歌曲,他身上的标签也换了又换。
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年来,他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埋头做音乐。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流量时代,许嵩活得像个真隐士。
对于许嵩来说,古风歌曲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他的舒适区。
在这首《早发白帝城》中,与其说是许嵩对李白名篇的续写;
不如说是许嵩的人生哲学与李白这首诗冥冥之中恰有契合之处。
当年经历安史之乱遭受牵连的李白,以58岁高龄抛妻别子流放夜郎;
本以为一生再难回到家乡,流放途中却被大赦重获自由。
彼时的李白如同出笼的鸟儿,乘舟回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瞬息千里,万重山已过,小舟顺流而下进入坦途,写尽了人生的晦冥转晴。
千古名篇,好读,难改。
大篇幅改写李白的诗句容易被人诟病,更何况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十分复杂。
而许嵩的改编没有自行其道,更没有为了扣题而放弃他对《早发白帝城》理解的独特性。
“任他耳边喧嚣,我行我道。”
“行舟心若展翅,乘风驭浪。”
许嵩将“喧嚣”对仗李白诗中的“猿啼”,辅以雄浑苍劲的奉节号子,旧词新曲听起来相得益彰。
常听古风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有些由古诗词改编的古风歌曲一直以来存在为了刻意营造“古风氛围”而用华丽词藻堆叠的现象;
结果就是歌词与原诗搭配起来不伦不类,让人看了不明所以。
而许嵩这短短四句的续写,不落俗,也不附庸风雅;
反而显出了许氏国风中独有的信手拈来的妙,以及从不敷衍的真。
置身事外,又身在其中。
唱的是李白的释然和潇洒,也见得出许嵩随心而动的人生哲学。
“随心而动”是许嵩在某次采访中用来形容自己的词汇;
他看起来腼腆慢热,但骨子里始终是不羁的,这点从未变过。
如果硬要究其原因,只能说许嵩即是文人,自有风骨。
因为许嵩与音乐的故事,也可以归根于一个老掉牙的传统故事:弃医从乐。
图源许嵩《别咬我》
不过相比于学精神病护理的窦唯、念斯坦福医科的费翔、当男护士的毛不易等人,许嵩转行做音乐人的开局可算不上好。
时间倒推20年,人们听歌的载体逐渐向MP3、千千静听这类数字音乐靠拢,大量网络歌曲也冲击着实体唱片和CD。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会上网,人人都能当歌手。
许嵩凭借一首《玫瑰花的葬礼》打入了所有年轻人充过黄钻的QQ空间。
图源网络
彼时的网络歌手似乎也背负着“去精英化”的使命而来,明明更贴近大众,却总是被冠以“没文化”、“非主流”的标签。
常年处于音乐鄙视链的最底层,甚至到今天很多人都羞于再将自己有关于“QQ音乐三巨头”的青春回忆再刨出来鞭尸。
图源网络
相比于有唱片公司宣传的主流歌手,网络歌手似乎听起来就低人一等。
爆红之初,对许嵩的质疑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不争事实。
而实际上,多年后再回听许嵩曾经的作品,歌词中明里暗里道出的社会现实犹如一颗子弹时隔多年正中眉心。
《毁人不倦》隐晦却一针见血的点出时下随意且肤浅的爱情观;
在性教育反复被提及的今天,才明白许嵩当年所表达的言下之意。
《拆东墙》借古讽今,讲述唐代小酒馆老板民斗不过官的悲情人生;
用“西墙补不回来,可东墙面子上还得拆”道出底层人的无奈。
拆东墙,许嵩
《敬酒不吃》则是写酒桌文化里暗暗运作的权利游戏;
许嵩不参与这场游戏,也不想遵守那些遗臭万年的规则。
并非故作深沉,也非咬文嚼字,许嵩的歌词中透露着普通人最深切的时代痛楚;
只是想要打破偏见和误解,路漫漫其修远兮。
时代弄人,如今听歌载体由实体唱片彻底转向流媒体,主流歌手也发数字专辑;
当年所谓的网络歌手,现在换了个更“高级”的名称:独立音乐人。
这些年来,许嵩在创作中不断扩宽自己的视野,他的歌词早已不再局限于风花雪月,窥不见半点当年的青涩。
他在音乐上的沉淀足以打破舆论对“网络歌手”这个名词的偏见。
这么多年过去,播放器里的音乐换了又换,而许嵩依然站在山巅。
许嵩的轻舟已经走过万重山,离不开本属于他性格中的那份纯粹和淡泊。
甚至可以称之为佛系。
印象中许嵩每次上热搜,不是有新的演出动态,就是发了新歌。
明明作词作曲编曲都能一手揽括,才华没得说,外形条件也不错,却几乎很少看到他参加综艺,或靠营销自己来搏取眼球。
图源网易云音乐专访许嵩
他的表达并不是在综艺里刷存在感、发表意见,而是单纯靠作品说话。
2013年,许嵩出版了一本摄影随笔集《海上灵光》,他在书中写道:
“忽略那些站在时代浪尖上摇曳生姿的。
关注那些被时光过滤后仍然坚挺的。
时间已经帮我筛选出了经典,何必把生命浪费在当下流行里亲自筛选——此乃‘充分利用时间’另一解。”
许嵩《海上灵光》图源豆瓣@无人知晓
13年来,华语乐坛在我们肉眼可见的程度上走下坡路,这无法避免。
也许是互联网的兴起,让我们所感知的一切进程加速,变得泛娱乐化;
流量小生泛滥,乐坛沉默不语。
幸运的并不是命运的垂青,而是能够一直坚持做自己。
在乐坛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嵩还能够几乎持续一年一张专辑的脚步,的确难能可贵。
别人说他只顾埋头写歌没有出路,而浪潮褪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让许嵩从网络歌手走向乐坛标杆的,绝非舆论对“网络歌手”定义的时代局限性;
而是他从始至终对音乐、对自我的坚持。
许嵩一直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该怎么走;
有什么标签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有人赞美,就一定有人唱反调;
就算摘掉了所有不想要的标签,把所有赞美都加诸自己身上,又能怎么样?
但网络歌手这个标签,在许嵩的身上早已不是贬义词。
参考文献及视频资料:
1、《人民文娱专访许嵩,不媚俗,也不媚雅》@人民文娱
2、《许嵩的侃侃而谈!首次直播(上)》bilibili@K耀君
3、《为什么我们喜欢许嵩这么多年?》bilibili@IC实验室
4、《【诗画中国】许嵩将《早发白帝城》唱成歌》@bilibili央视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