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冬至晚上,当年清华铊中毒的受害者朱令去世了。
看到这则新闻的我,心脏顿时一缩,难言的情绪蔓延开来。
世间再无完美优秀的朱令,只剩一桩29年前的冤案还在悲鸣。
1994年12月,当时明显身体不适的朱令在掌声中走上清华大学艺术节的舞台,演奏了一曲《广陵散》。
抬手落手间,每个音符都铿锵利落。
报幕员讲述起曲子背后嵇康与钟会的典故时,21岁的朱令还在强忍疼痛,并不知道传说中嵇康的绝唱会与自己的一生紧密相连。
那一天是她最后一次演奏这首曲子,《广陵散》也真的成了她的绝唱。
后来的年月里,因中毒被剥夺了一切的朱令,一直在家人朋友的关爱下,坚持了近30年。
2023年11月,她还刚度过自己50岁的生日。
12月24日,朱令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那首她21岁时演奏的《广陵散》在八宝山上空飘扬许久。
对她而言,死亡也许是彻底解脱,但这又建立在多少破灭的希望之上?
她的希望,亲朋好友的希望,社会大众的希望……
《广陵散》这首古琴曲,就像给朱令的人生埋下了斗争终身的伏笔。
可惜中毒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活着的朱令,还是没能等来属于自己的正义。
当初成就朱令舞台的《广陵散》,如今是她葬礼的哀乐。
29年前的声音依然铮铮作响,宿命的意味,不言而喻。
这曲基调昂扬、杀气腾腾的曲子,有筋骨、有精神。
聂政刺韩的悲壮、嵇康临刑前“广陵散於今绝矣”的慷慨,都为这首曲子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可惜这首《广陵散》竟然由当年的惊鸿一瞥,演变成了朱令一生的注解。
从互联网初兴到天涯热帖,再到天涯关站、微博当红……朱令案的进展,几乎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并行。
却也像洋葱一样,真相越剥开越是呛人。
清华大学、化学系、民乐团、游泳二级运动员……种种标签下,朱令明明可以在美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为一个前途光明的人才。
但90年代国内医疗条件有限、互联网不发达,让当时中毒愈发严重的朱令被多次误诊,状况并不乐观。
在父母、朋友、同学的四处奔走下,在中外医疗界的关注下,朱令总算是活了下来。
事情好像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息事宁人?绝不可能。
于是,朱令中毒后十年,天涯一则名为《天妒红颜——关注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的爆料终于将此事曝光在大众视野下。
图片资料来源:知乎@榴莲EDU
这则轰动互联网的帖文,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首先,朱令并非实验或学习时接触到“铊”这种罕见的重金属元素,而是被人持续投毒25次,长达4个月,活着已是奇迹。
其次,朱令并没能恢复健康重返校园,因为她已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智力回到儿童水平,还一身后遗症。
她和家庭曾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在1994年烟消云散。
天之骄女,此后多年只能缠绵病榻。
但最令人愤怒的,莫过于伤害她的人并未伏法,也并未遭受处罚,甚至在大众眼皮下隐身了。
当年同专业、同社团、同寝室的嫌疑人,极力声明自己无辜。
同时案发当时缺乏直接证据,以至于朱令案在1998年草草结案。
图片资料来源:bilibili@M2档案, 中国关注度最高的投毒案,清华女生朱令病榻煎熬28年,如今已危在旦夕
后来,朱令案与白银杀人案、南大碎尸案被纳入国内最重大的人命悬案行列。
直至朱令去世那天,她当年的悲惨遭遇依旧是一个谜。
看到网友“送她上清华,不如送她一个法治社会”的控诉,我不由得感慨:
一个优秀的人一夜之间失去一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分崩离析,令人心痛不已。
但即便是没有如此多光环傍身,作为一个人,就活该遭遇这样的苦难吗?
就像当年四处求医问药不得的朱令父母,就像那条十年后才发出的天涯长文……
并非大众容易被煽动情绪、爱当网络判官;
而是因为除了铭记朱令的痛苦外,我们这些普通人别无他法。
都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可是这样的正义真的会来吗?它还要迟到多少次?最终降临的又是否是正义本身?
朱令没能等到,我们还能等到吗?
在人生最后时光的朱令,也许不会再记起《广陵散》的旋律,更不可能和过去一样抚琴一曲。
但是她活着,就是《广陵散》里熊熊斗志的具象化。
她的离去,更是激化了全社会的追问:人心固然险恶,但人怎能白死?
全民悼念朱令,也是在悼念那份不可得的正义,以及比她的力量更孱弱的我们。
她仅有50年的生命无比壮阔,凝聚的尽是人性最极端的色彩:
极致的光明美好,对比极致的丑陋阴暗。
天涯不复存在后的互联网,造神变得更容易,毁神亦然。
而追问事实和真相,就像自古以来一样,从来不易。
真相也许明天就会到来,也许永远不会。
朱令的父亲在访谈中坦言:“你能有什么办法,这样的结果已经很好了,比不明不白好多了嘛,清清楚楚。”
对啊,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图片资料来源:bilibili@Samantha的镜子, 朱令案:生命本身已经让真相昭然若揭,人性的超脱与阴暗都同样叫人心碎
老人家嘴角略带笑意,一双红肿的双眼却被阳光刺得睁不开。
短短几秒钟复杂的表情,没有任何一个演员可以领会。
多少次希望破灭后的释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释然,依然是悲剧色彩的。
可我相信,人们对朱令案的追问,会代表朱令的意志一直斗争下去。
因为面对不可知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朱令。
被人忘记才是真正的死亡,只要日后还有人记得朱令,她21岁那首《广陵散》就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首别朱令广陵散,将成为一首未竟的战歌,由社会大众接棒。
最后,我们再听听这首《广陵散》吧,就当是为朱令送行。
广陵散,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
愿她安息,愿她有琴声相伴,愿真相终有一天水落石出。
最后,死者长已矣,且问存者偷生到几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