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这档综艺我已经写过好几次了。
翻车的明星越多,我越惊讶于节目组的野心:
它试图把社会阶级折叠进一个小小的演播室里。
在表面的争吵、撕逼之下,其实这就是综艺版的《寄生虫》。
底层人求露脸,上层人想镀金,而自认为身在鄙视链顶层的人,不求名也不图财,只想来玩个游戏。
既然装逼,索性就装个大的。
让我有此感想的是新一期当导演的韩雪。
她拍了个底层小人物的遗憾:为生活奔忙的外卖员,无奈错过了爷爷的最后一面。
影片播完韩雪哭成了泪人,可弹幕都觉得很无语:这故事可能只感动了她自己。
被吐槽最多的是不接地气。
韩雪的外卖小哥住在ins风、有独卫的一室户里。租房党一定知道这种房子性价比很低,如果不特意要求生活品质,打工人合租个有独卫的主卧就很可以了。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套房租至少4k+,不知道韩雪想象中的外卖员能赚多少钱?
小哥每天得跑30单,可出门没有豪车代步的人都知道这种小车只能应付通勤的5公里。用这车送外卖,赚的钱还不如超时扣的钱。
这个锅绝对怪不到道具组头上,开拍前韩雪事事操心,连闹钟时间都要严格规定。
只能说财富有壁。
穷人无法想象富人有多富;
富人也看不到穷人有多苦。
这世界“何不食肉糜”的人太多,如果只是不知民间疾苦我也压根不用写这篇文章。
这个短片最让我恶心的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同情。
一个仅有10多分钟的片子,还要特意花2个片段强调外卖小哥有多受人鄙视,有必要吗?
看完没觉得她对自己塑造的这个底层角色有丝毫理解,只看到假意关怀下掩藏不住的鄙视。
就像《寄生虫》里富人对穷人的侮辱,即使住在同一空间里,你身上也有洗不掉的穷酸味。
说到底外卖小哥只是韩雪的人形道具,她只想借用“小哥工作忙没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忙”这个梗来拍自己对爷爷的遗憾。
这也没啥大问题。
但既然你是导演,要在一个竞争的舞台上拍一个面向大众的东西,就不能仅仅沉浸在自我感动里。
剧情里小哥的爷爷去世了,前面已经铺垫很久爷爷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见见孙子,正常人一定会立马买票飞奔回去。
可韩雪的故事结尾,只是小哥抱着个裤子哭泣。
正常人都无法理解这个情节存在的意义,但这恰恰是韩雪拍这部片的本意。
当年她也买了条裤子,可爷爷最后也没穿上。所以即使这个情节很尬,她也要拉来张艺谋的御用摄影、请来韩红搞音乐,拉着几百号工作人员陪自己感动圆梦。
比电影更有趣的是片子播完后评委的反应。
这节目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背景,就看李诚儒骂不骂他。
节目播出以来唯二没被开炮的只有2人,一个是华谊长公主王文也,另一个是韩雪。
台下有人直接戳破了这种尴尬的沉默,台上的评委也乐于装傻不得罪人。
我真的很羡慕韩雪可以如此任性。
当我还在纠结早餐吃什么包子更省钱时,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不计金钱得失,只为圆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
我对韩雪没意见,只是太羡慕她还有对这操蛋生活说“不”的权利。
比如她著名的“不拍吻戏”梗。
她不是假清高,反而是对表演质量有要求:
太多亲密戏就只为了吸引眼球,好剧本自己肯定不会拒绝吻戏。
以这个标准看几个演员想拍吻戏?但几个人有对导演说“不”的底气?
韩雪当然可以直接跟导演对着干不拍吻戏,这得感谢她投胎的好运气:那个总被她挂在嘴边的爷爷。
韩雪在微博上晒过爷爷的军功章,官方也确认过老人的身份:
老爷子叫韩曙,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80年代退休,是新中国的英雄。
没人能肯定说韩雪就是靠着爷爷火的,但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显然让她有了某种精神贵族的底气。
这种底气我在包括姜文、马未都等大院子弟身上都曾看到过。
“一张没被生活欺负过的脸”,这可不是钱能买来的东西。
但对于一心想在演员事业上证明自己的韩雪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韩雪参加过很多演技类节目,也拿到了《我就是演员》的冠军。
但她夺冠讨论度不大、也没有明显的资源升级。
《演员》决赛时她被分配到《平凡的世界》里的贺秀莲,可弹幕都在吐槽她演戏套路:
一个没啥文化、农村吃苦耐劳的女人,被韩雪演成了南方下乡的知青。
更惨烈的对比是《金陵十三钗》里的玉墨。
韩雪挑战过两次,每次都把这个秦楼楚馆出身的女子演成了她自带的三好学生标兵气质。
某些个人气质强烈的演员,确实只能演好固定角色。
一脸倔强的章子怡也演不出《胭脂扣》里鬼魅哀怨的如花。
韩雪的问题在于她过得太顺,无法理解民间疾苦,只能演自己。
所以她最好的表演片段是《青衣》里那个戏比天大的女演员,她太知道不能被观众看见的痛苦。
可她明显没那么尊重台下的观众,竟然在音乐剧上假唱。
整整3个小时,20多首歌,全程假唱。
而且是等到所有观众都入座后才宣布,愿意留下来的继续看,不接受的可以退票。
那这些大老远跑来现场的观众,他们请的假,他们的住宿费,他们的交通费怎么解决?
事后韩雪在微博道歉,解释假唱是因为父亲生病+嗓子出问题。
但转头就律师函警告质疑她“排挤同事、不设B角”的网友闭嘴。
其实韩雪很能代表某类被宠坏的人。
因为不愁吃穿所以更想证明自己,但缺少生活的磨砺很难共情到普通人的难处。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想拍一部纪念爷爷的片子,会收到这么多口水?
我们愤怒的也不是她上节目也要带名表的执着,而是某些既得利益者明明已经踩在普通人头上获得了太多生活的好处,还要反过来抱怨:哎,我怎么活得那么苦?
就像华谊长公主连拍贫穷爸爸到处借钱救绝症女儿,都要把两人挪进独立病房。被质疑后还强调“自己感兴趣的不是病痛的苦,而是苦中作乐的甜”。
锦衣玉食是她们的日常生活。可这些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少爷公主们高喊实现自我价值时,也请给我们这些被迫内卷、辛苦生活的普通人留条路。
光是生活已经耗光所有力气,就别再强拉我们鼓掌叫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