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朋友圈再次被《小丑》刷屏,大家开始重新讨论这部现象级电影。
不少人热血沸腾,大喊“正义永远都不会迟到”,“fuck the world”等等,而更多人则陷入异常的冷静中,压抑到说不出话。
大家都把凝聚在心里的那股气,一股脑抛给演员杰昆·菲尼克斯,赞誉他的表演神级,对于电影本身,不想多聊。
我也是,半天不想说话。
因为小丑要揭露、嘲笑的是人性的丑陋。
一部片子,打脸所有人。
谁都逃不掉。
(以下涉及剧透,请酌情阅读。)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小丑亚瑟的悲剧从他一出生就注定了。
他是个多余的人。
他到底是母亲领养的,还是母亲和大人物“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这不重要。(我倾向于相信后者)
结果都是,他妈眼睁睁看着小亚瑟被自己的男友虐待,导致从小患有精神疾病。
有一次小亚索被打的严重,被媒体曝光,登了报。
她妈还辩解说,她从未听到亚瑟哭,他总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这是亚瑟精神病的来源,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不管他母亲出于什么原因,她都不能坐视不管。连她自己也被男朋友打,但还是选择默默忍受。
亚瑟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小丑,逗大家开心,处处遇到冷漠与恶意。
比如他在为一个音乐商店举着“大甩卖”的招牌,非常敬业地蹦蹦跳跳,招揽客户,却被一帮年轻人取笑,最后夺走了他手里的广告牌。
亚瑟拼命地追,路边的人冷漠地看着,没有一个伸出援手.。
这些人也包括警察。
后来,他追到了一个小巷子,被这几个年轻人暴揍了一顿。
广告牌也坏了。
他狼狈地躺在地上,喘着粗气。
没人在乎他挨了打。
相反,老板要求他把广告牌还回去,他因为此事还被扣了薪水。
有一天亚瑟去找亲生父亲,看见院子里有一个小男孩,他就隔着大门逗孩子开心。
小孩很感兴趣,但一直板着脸,面无表情。
亚瑟伸出手,咧着孩子的嘴,做笑的表情。
我看到这,心里一凉。
这么小的孩子看见搞怪的魔术,应该是很兴奋才对,但他居然完全笑不出来。
天性扭曲。
可见周围的大人们都冷漠成什么样了?
亚瑟的同事给了他一把枪,说是为了让他以后不受欺负。
亚瑟不敢拿。
同事笑着说我们是兄弟。
亚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里感觉暖暖的。
谁知道,后来这个同事出卖他,告诉老板说亚瑟从他那里买枪。
老板直接开除了亚瑟。
他愣在那,面无表情。
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敌对。
但亚瑟的内心其实非常单纯,他不管对谁都很谦卑,从不发脾气。
但就这样一个老实人,硬是被逼成了杀人恶魔。
他第一次杀人是因为在地铁里看到三个年轻人欺负一个女孩。
他帮女孩解围后,女孩跑了,丢下他一人。
这三个男孩殴打他,拳打脚踢,然后亚瑟就开枪把他们都杀了,一个不留。
之后他还杀了那个给他枪的同事,以及骗了他几十年的母亲。
他杀人时出手极快,毫不留情。
他的内心充满仇恨。
这些仇恨都是长年累月因为周围人对他的冷漠与恶意造成的。
这些冷漠看似无罪,但却慢慢摧毁了一个善良之人的心理防线,有时候甚至比杀戮更可怕。
而这些冷漠都是来自亚瑟身边的普通人。
亲人、朋友、同事……
电影最后,亚瑟杀死了著名节目主持人默里·富兰克林。
市民们都带着小丑面具游行,反抗警察,烧杀抢掠。
亚瑟看着眼前的这一些,狂笑不止。
他不是因为开心,他是在笑这个荒诞的世界!
在这部电影里,亚瑟的笑贯穿始终,寓意丰富。
有四种类型,分别对应他的四种状态。
想要理解电影,必须要理解这四种笑。
一是世俗意义上的开心的笑。
这是亚瑟一辈子想要追求的,温暖的,单纯的笑。
这部电影极度压抑,少有的温情场面就显得尤为珍贵。
比如亚瑟遇到心仪的女孩后,心神荡漾。
比如有一次亚瑟坐公交,内心悲伤地看着窗外,感觉生活无望。
这时,他前面有个黑人小孩在逗他,嘟着嘴,表情故作严肃,很可爱。
亚瑟笑了,于是他就做起了鬼脸逗孩子开心。
小孩被逗笑了,亚瑟也很开心。
这一幕虽然很短,但我强烈感觉到了人与人的温情一直存在。
孩子天真无邪,亚瑟也和孩子一样单纯,渴望快乐。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坐在旁边的孩子他妈看到这一幕,转头恶狠狠地来了一句:请别骚扰我的小孩。
多么似曾相识的场景。
现实中这种事还少吗?
遇到这种事,亚瑟情绪激动,开始狂笑不止。
声音在公交车里回荡。
尖锐而恐怖。
全车厢的乘客都想敬而远之。
这就是亚瑟的第二种笑,是病理上的,因为他有特殊精神病,一旦受刺激就会忍不住大笑,完全不受控制,停不下来。
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笑,是生理上的煎熬。
三是心理上的,可以理解为是对世俗的讥笑,被冷漠伤透了心的强颜欢笑。
这是一种无奈到极点的笑,讽刺、阴暗、悲凉,自我无处安放。
四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信,变态,充满死亡快感的笑。
这是一种压抑得到释放后的解脱,是一种比世俗快乐更让人兴奋的嗜血享受。
第一种是快乐的笑;
第二种是痛苦的笑;
第三种是讽刺的笑;
第四种是嗜血的笑。
亚瑟从小就是个爱笑的男孩,却一步步被人性的丑陋从第一种打成第二种;从第二种害成第三种;从第三种逼成第四种。
这部电影有很多语焉不详的地方,留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
整个故事都有可能是被关在精神病院的亚瑟的幻想,或者一半真,一半假。
这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方式恰好说明了善恶的含糊不清。
唯一真实的,就是人性的丑陋。
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市民冲上街头,发动暴乱。
大家都正义感满满。
亚瑟成了英雄,小丑成了城市的主角。
谁赢了呢?
没人赢。
失去理智的市民们带上面具,以为自己代表正义,但实际很难说清。
这些人不就是当初欺负亚瑟的那群人吗?
暴力只是一种情绪发泄,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让人类反思。
《小丑》就是想用极致的血腥,唤醒人与人之间的爱。
比如亚瑟,虽说他是神经病,是杀人犯,但其实比谁都清醒。
亚瑟最后连母亲都杀了,却放走了和自己一样可怜的小矮人,虽然这个人刚刚亲眼目睹了亚瑟杀人的全过程。
亚瑟让他走,但因为门锁太高,他打不开,只能哆哆嗦嗦地站在角落。
满脸都是血迹的亚瑟为他开门,亲吻他的额头,并对他说:
“你是唯一对我好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