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杭盖是一支以蒙语作为主要创作语言的乐队。
和声用呼麦,唱歌用母语,也不知为什么,明明语言不通,却让你的摇滚之魂,随着草原的摇篮蠢蠢欲动。
说老实话,以前也接触过蒙族乐手,兄弟们音乐不错人也豪爽,就是聊起天儿来,有点外国人说汉语的味道。
本次采访开始之前,忐忑了会儿,这次杭盖要是也这么唠,我是不是得现学几句蒙语充充内行。
可能也正是由于这点,不同于当下许多突然爆红的乐队,成名后的杭盖被乐迷们更多关注的仍然是他的音乐,而非乐队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乐队对于普通的乐迷而言,仍具有一丝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不能免俗的,要深入了解杭盖,可能又要说回到杭盖乐队成立之初的故事了。
2000年,杭盖的队长伊立奇还在一个叫T9的乐队里当主唱。
那阵儿国内正流行说唱金属,这支乐队在当时也算闯出点名堂,Ep、磁带、CD都出过。
圈子里也有风潮,要整啥大家一窝蜂的上。
旅程伊始,或许谁也不能免俗。模仿与随流,大概是所有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趟过的河。
不试试水,没法直接上岸。
那时候的T9,做的还行,但也并不那么突出。
只有一首歌,是伊立奇思乡病犯时,写出的马头琴和长调结合的蒙语说唱。
可就这么一首歌,让乐队的粉丝们在茫茫人海之中一眼就辨认出他的特殊。
是乐迷造就了杭盖。
伊立奇至今记得,乐迷对他说,只有这首歌才是整个乐队的标志。
是观众不停的反馈,让伊立奇开始反思自己的初衷。
那时的伊立奇,在音乐上还未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心底也空落落的不知自己将归向何处。
他开始不停的往返于草原和北京之间,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寻回自己失落已久的初心,却误打误撞的遇到了埋藏在形骸之下的乡愁,触到了草原放歌的灵魂。
2003年,长期两地奔波的伊立奇,在老家这帮玩儿音乐的朋友们眼里也成了异类。
那时的圈子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在他们看来,身处中国最棒摇滚环境中的伊立奇,仍旧终日奔波,不知是为了什么。
可能连伊立奇自己都不知道,内心深处的那块柔软的缺陷,到底应该如何填补。
2003年的一天,人在北京的伊立奇接到了老家朋友的电话,蒙古国呼麦大师奥都苏荣在呼市开班授课。
冥冥之中,伊立奇明白,他找的东西,到了。
作为具有典型的蒙族特性的乐队,呼麦和马头琴的运用必不可少。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蒙族歌唱演员,更多将注意力放在长调的学习上。
近些年,呼麦在国际舞台上日渐火爆,呼麦唱法又重新出现在了蒙族乐手的狩猎视野之内。
可是在2003年左右的时候,学习呼麦并不具那么多便利条件,很多国内的乐手为了学习呼麦,甚至需要前往蒙古国和图瓦国。
蒙古国西部的阿勒泰地区,孕育过许多呼麦大师。
奥都苏荣这位著名的蒙古歌手,就来自于此。
伊立奇赶上了。
自从伊立奇找到了呼麦,他就从那种迷茫的,不知自己要做什么音乐的状态里跳脱了出来。
就像他找到的不仅仅是某一种唱法,而是他整个音乐的精魂。
一下子他就从熙熙攘攘的模仿的大军中,把自己脱离出来。
伊立奇调转马头,在乐队三大件的基础上加了马头琴,以呼麦作为主要唱法,开始了新的创作实验。
2004年,杭盖,初见规模。
有趣的是,杭盖这个词,算是蒙族古语。
历经了悠长的岁月,用今天的理论去解释它,大概就似一草碧山青林秀鸟语的完美世界。
修仙文化里芥子世界也不过如此吧。
方寸之间,包容万物。
这样的杭盖,这样的音乐。
他们的马头琴里,藏着广袤的草原。
他们的呼啸声中,住着铁血的汉子。
杭盖,有谱了。
伊立奇,到家了。
找到了音乐方向的伊立奇,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创作。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何在保留民族音乐特性的情况下,将摇滚三大件融合进来,成了摆在伊立奇眼前的第一个难题。
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模式,怎样才能交汇演奏出一种全新的音乐?
这会儿可既没大流可随,也没先驱可问了。
生活不像武侠小说,主角拿本绝世秘籍找到练功方向,就自然打通任督二脉了。
在现实里,伊立奇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找到了方向,才算敲开原创的门槛,才能真真正正的开始一场又一场的试炼。
在磕磕绊绊的创作过程中,伊立奇自己摸索出了一本秘籍。
他突发奇想,让乐队的兄弟们放下手上的电声乐器、扔掉了架子鼓,开始改练民族乐器。
好好的一个摇滚乐队,生生让这哥们整成了一民乐团!
事到了这儿,才开始像是武侠小说。
倒行逆施,洗经易髓,就像西毒欧阳锋,剑走偏锋却阴差阳错练就了一身没有罩门儿的绝世武功。
三弦、马头琴、萨满鼓……你听过的没听过的民族乐器,哥几个手上都转了一圈。
还不是瞎糊弄,怎么着都顶得上文工团的把式了。
练也不是瞎练,伊立奇对于自己的目标,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说,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形成了所谓的音乐规则。
而伊立奇要做的,就是在传统音乐的规则和框架下,演奏出电声乐器的感觉。
他们开始用民族乐器来演奏摇滚曲目,以传统乐器来展现摇滚风格。
此籍一出,天下太平。
话说的简单,事儿却做的复杂。
好好的兄弟,都是奔拉风耍帅玩摇滚来的。
伊立奇倒好,一铲子都给掀到土里,弄去玩民乐了,给谁谁乐意啊。
可是当我询问伊立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轻描淡写的说,大家玩儿音乐都挺纯粹,谁也没把这当回事儿。
话是这么说的,可那几年杭盖的乐手也没少变动,您说不是真爱,谁坚持得下来呀!
可功夫没白费,等哥几个换回电声乐器,民族乐器的演奏规则已尽握掌中。
这时候,伊立奇又一次回归传统音乐,他开始改编蒙古民歌。
看似一个猛子扎进民族音乐的怀抱,可他却从没忘记自己骨子里的摇滚。
魂是草原的魂,骨是摇滚的骨,最后用马头琴和呼麦铸造出杭盖的血肉之躯。
怀揣秘籍,身负武艺,修炼了小半生的杭盖,终于开始出山打怪外加一路升级。
那哥几个,简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啊。
那段时间,团队进入了创作的爆发期。
乐队同名曲《杭盖》和《故乡山峰》等后来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就是那时候的成果。
杭盖,迎来了创作的高峰,也迎来了乐队发展的春天。
2008年,在国内摇滚圈里异军突起的杭盖,诱发了国际社会的兴趣。
一家荷兰演出公司主动与杭盖接洽,包揽了他们在海外的演出活动策划。
从此,杭盖又踏上了游牧的历程。
那几年间,杭盖的脚步匆匆。
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眼睛所能望到的地方,杭盖已经全部踏遍。
作为一只由民族音乐结合现代摇滚的乐队,杭盖无论在特殊性、原创性还是突破性上,都具有显而易见的听觉特征。
这一特点,也使得他们能够横跨主流音乐、金属音乐等等平台的限制,进入世界各地各著名音乐节现场,为不同类型的音乐爱好者,奉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本次采访开始之前,杭盖刚刚结束了在日本富士音乐节的表演。
伊立奇在疲倦中不失兴奋的,为杭盖在音乐上的跨界性被大众所接受而欣喜。
最初,乐迷中绝大部分为高知和外国音乐爱好者的杭盖,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召唤出更多的知音人。
一向在摇滚圈里素有口碑的杭盖,也终于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真正踏出圈子,让外界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也有机会去接触杭盖音乐的时间节点是2015年。
中国好歌曲年度总冠军的头衔,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听众和曝光率,同时还有无数传媒公司的橄榄枝。
杭盖乐队也正式的,从地下乐队走入了主流音乐传媒的视线。
2015年之后,走上主流媒体,走向更广阔世界舞台的杭盖,在生活方式上仍未改变。
无论是外形,还是音乐本质,杭盖都延续着自己的一贯风格。
明显的,展露着自己蒙族乐队的血统。
在伊立奇看来,无论是呼麦还是马头琴,运用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重新创造出具有当代风格和特点的音乐,既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推广。
随着近些年音乐市场份额的扩大化,许多同样具有蒙族音乐特性的乐队也逐渐的凸显在舞台前。
有儿马子领路,海阔天空后生们且去闯!
杭盖,披着呼麦的铠甲,打造摇滚之骨劈金破玉的气魄!
当年,蒙古铁骑通过铁血丹心未能征服的领地;将由他的子孙们,凭借着草原灵魂的嘶吼逐一抚平!
另:杭盖2019年全国巡演即将开始,大家抢票、喝酒都别手软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