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爵士乐,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是这样的一幅景象:安静的酒吧,昏暗的灯光下,钢琴与萨克斯,还有高脚凳上摇晃着威士忌的醉客。
看上去高雅且精致。
爵士乐进入中国已近百年,但仍然被很多人认为是小众。
有些人觉得爵士乐听起来相当没劲,昏昏欲睡。
也有很多人觉得欣赏门槛有点高,还有这玩意儿,是不是就存在于灯光昏暗又暧昧的酒吧和歌舞厅?
中秋假期,我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对于这场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的爵士音乐节,今年同样不能错过。
作为中国最大、亚洲第二的爵士音乐节,它已经成为中国每年最大的爵士乐盛会。
同往常一样,今年的爵士音乐节汇集国内外顶尖爵士音乐人,当然,其中少不了TIA袁娅维。
进入会场之后,放眼望去几个充满特色的舞台坐落有序,每个舞台下面都挤满了乐迷,一排又一排的白色商铺前热热闹闹。
就在我四处张望的寻找袁娅维的舞台时,一个充满复古气息的展台映入眼帘。
路过的乐迷们无不驻足拍照纪念,比起其他家的扫码吸粉赠礼,上海电信可以说是很有心了。
拍了张照片,忍住了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心,TIA快开始了,先去找舞台。
说到袁娅维,就想到了去年的《歌手》中,袁娅维凭借着高水准的唱功,国际化的嗓音和编曲,让更多人惊讶地发现:华语乐坛竟然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爵士女歌手。
连乐坛老炮儿刘欢老师,都对这个徒弟赞赏有加,多个场合提到“袁娅维的声音是国际化的。”
袁娅维的实力,真的是有目共睹。这个从爵士乐俱乐部走出的女孩儿,在舞台上的表现一次比一次惊艳。
也因此让更多的人了解甚至是爱上了爵士乐。
那首改编版的《爱是怀疑》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她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爵士歌姬”。
歌曲前段是放克节奏的《Get On Up》,这个改编相当不简单。
她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复杂繁多的切分音,和风格所需的弹跳感。
到了《爱是怀疑》后,风格就更偏向了酸爵士和放克爵士。
我觉得这是本首作品最为精彩之处,整首歌曲奔放的情绪完全打开,听众完全沉醉于爵士的自由与迷离的气氛中。
而这次看到袁娅维在音乐节现场的表现,更让我觉得她的技巧简直是变态级别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爵士音乐节可以说是卧虎藏龙,老外主持人时不时的就来段b-box嗨翻全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是让中国乐迷很是亲切。
黄昏后的西岸营地格外迷人,但是放眼望去都是一些白色帐篷的商家摊位。
和今天的复古爵士乐主题着实有些不搭。
走着走着我又来到了这家全场唯一充满复古气息的上海电信展位。
晚上开了灯之后的展馆有一种夜上海的感觉。
纸醉金迷,高贵优雅。
这时才发现连门的形状都是老上海的石库门。
进入场馆,浓厚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sony黑白电视机、留声机以及墙上那一张张老照片。
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上海电信改革开放40年的过往。
从前的时光,日子都很慢.
鸿雁传书,鱼腹尺素。
一直持续了几千年。
直到1871年,上海出现中国首条电报线路。
由此,上海成为近代电信的发源地之一。
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
通讯方式开始翻天覆地的聚变
曾经制约中国发展的通信
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40年的改革开放,从BP机到移动手机,从1G到4G。
上海电信在网络、技术、业务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另外,本次爵士音乐节的现场网络,也是由上海电信独家支持。
我说呢,去过这么多没有信号的音乐节,今天怎么都4G满格了。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每天都会诞生无数首流行音乐,难免让人有些审美疲劳,而爵士不拘一格轻松写意的音乐品格也给厌倦了世俗的流行乐迷带来了福音。
同时,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也开始习惯在自己的作品中掺加进爵士元素。
像Lu1,融合了嘻哈的酷味节拍与Cool Jazz的轻松律动,创造出一种横跨Hip-Hop、Jazz、Bossa Nova与流行音乐的新鲜听觉。
被歌迷誉为中文说唱界的一股清流。
随着中国快速纳入世界发展的轨道,国内越来越多的爱乐者也逐渐接受甚至迷恋上爵士风格的音乐。
像李泉这类音乐人的做法我觉得还是挺可取的,在创作主流音乐的同时又扮演了一名外来文化的传播者。
毕竟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社会的前进脚步也会带来新的适应产物。
就像菲兹·杰拉德说的那句话一样:“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
这句名言,闪耀了整整一个世纪。
而现在,是时候重启那个如梦如幻的国度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