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上电视非妥协,再拒绝就是端臭架子

有话直说 崔健:上电视非妥协,再拒绝就是端臭架子

10月22日至30日,广州爵士音乐节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演出名单除了云集多名中外爵士乐大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那就是崔健。三十年前,一首《…

10月22日至30日,广州爵士音乐节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演出名单除了云集多名中外爵士乐大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那就是崔健。三十年前,一首《一无所有》在中国掀起一阵狂热的摇滚浪潮,紧接其后的几张专辑,奠定了崔健“中国摇滚教父”的江湖地位;三十年后,崔健跟他常戴的标志性棒球帽上的五角星一样,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但年轻人们知道崔健很厉害,却没几个人听过《一无所有》。当年的摇滚青年已迈入知天命的年纪,现在的社会也今非昔比。崔健仍然坚持跟时代对话,哪怕在这过程中,让他感觉迷惑的东西越来越多。

上电视不是妥协

  “节目保证真唱,我就没理由拒绝”

今年年初,崔健助阵谭维维,登上《我是歌手》的舞台,引发不少讨论。近几年,除了《我是歌手》,崔健还参加过《年代秀》、《歌声传奇》等节目。有人以此作为依据,声讨崔健向商业妥协。但实际上,这非但不是妥协,更可以说是崔健大力倡导的“真唱运动”的成果。

2002年,崔健高调地发起真唱运动,呼吁社会拒绝假唱。他声讨“假唱已经成为一个毒瘤,导致大中华地区、亚洲其他地区同世界流行音乐现场演出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往电视圈中,假唱是潜规则,这也是崔健一直拒绝上电视节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10多年过去,现在的情况如何?采访中,崔健少有地称赞起电视节目来:“我所参加过的电视节目,起码我能够看到的都是真唱、真演出。”在他看来,音乐家越来越受尊重:“现在音乐家有饭吃了,好的音乐家都有排不完的活,他们都开始有人抢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做音乐的活力。”

崔健认为,现在电视圈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音乐家的分量越来越重时,他们就有权力拒绝去帮歌手修音准,“歌手有一个音不准,成千上百万的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发现,口碑一不好,下回就没你份了,从而逼着歌手去练。这样,良性竞争就实现了。”

当电视圈能够满足崔健对音乐的苛刻要求,他登上电视舞台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我们坚持真唱和真乐队,如果节目组给予保证,我就没有理由再去拒绝。再拒绝,就是端着臭架子、看不起电视观众。”他谈起今年年初上《我是歌手》的情况,节目是直播的,为了台上那五六分钟,所有人都要经过很多次排练,乐队、歌手、音响师必须很好地配合。“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台上表演不够完美,观众可能就会觉得‘老崔老了’。而其他电视界人士就会起哄,‘真唱绝对没戏,还是要靠包装’。”

拍电影不愿妥协

崔健是个“低产”的音乐人,上一张专辑还是2005年的事情。这十年间,他去做了另一件事:拍电影。去年,他执导的《蓝色骨头》终于在国内上演。准确来说,这不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他的处女作是一部8分钟的短片,叫《修复处女膜年代》。后来又拍过一部《成都我爱你》。《蓝色骨头》是他第一部真正登上院线、直面观众的长片。

电影上映后毁誉参半,票房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崔健对电影本身还是满意的,起码他坚持了一贯的创作理念。对他而言,创作贵乎真诚,因为它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我相信,艺术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拨开狡辩、懦弱和欺诈,也只有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解释这个世界。”

电影市场越来越商业化,为了让电影卖座,瞄准细分市场、拍摄类型电影,成了许多导演的选择。崔健的做法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他不愿把《蓝色骨头》定义为某个类型的电影,“很多人把它定义为文艺片,我不喜欢。它不是文艺片,也不是商业片,它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艺术的意义不在于属于哪一类。”

不愿意改变拍摄手法

谈起拍摄《蓝色骨头》的意图,崔健说:“年轻人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父母的文化和当时的体制,能够理解当年人格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虽然他试图通过这部电影向年轻人喊话,可惜年轻人没有买账。很多人认为《蓝色骨头》对都市年轻人的描述脱离现实、过分脸谱化。在豆瓣上,这部电影的热门评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崔健只能依靠极其片面的现实经验与观察,搅拌着大量想象来描述如今都市年轻人的生活与想法。无论气息还是细节,都是失实的。”

但是崔健不承认这是缺陷,他甚至不愿意换一种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拍摄手法,“我的拍摄手法就是这样,如果你们觉得落伍或不合时宜也没关系,我不管。”采访中,说起与时代脱节这件事,他表示“不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去谈论角色和现实”。在他看来,他要拍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反映现实。而且他只想通过《蓝色骨头》把两代人的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应该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要看观众个人:“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都要自己创造一种方法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崔健强调:“我希望年轻人能找到一种能量和振奋感。如果真没找到,就是电影的失败。”

不愿受明星名气干扰

无论如何,票房的失利仍然给崔健带来不少困惑。崔健坦言:“我们预期中观众的数量是现实的两三倍。”

崔健把票房的失利归结到营销手段的失败。他说:“销售真不是我的专业,我只管创作。电影必须要考虑受众,我也有考虑过。但是我做的东西不能够满足市场上大部分的观影群体,这只能是遗憾。”

电影创作过程中,崔健几乎没有考虑过市场。他选取的演员都名不见经传,整部电影唯一的卖点就是崔健本身。他承认忽略了明星的号召力:“普通的院线观众看电影,他们首先看有没有明星,因为他们觉得明星就是故事。如果一个故事没有明星做代表、去循序渐进地引入故事,上座率可能就会差。我们的演员非常出色,但是他们没能给观众带来‘我要关注他所有细节’的那种吸引力。”

这大抵没错。有媒体采访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人直言:“我就是因为导演是崔健才来看这片子的,想看看他导出来会是什么样?演员表里没有一个对我有吸引力,除了崔健。”

如果还有下一部电影,是否会考虑起用大明星?崔健说道:“我的电影是准确性第一,号召力第二。如果这个明星的名气大到会干扰整个故事,我宁愿不用。”

 

本文转载自新浪音乐,意在传递更多信息,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尽快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大家正在看

诗与远方

翻唱朴树圈粉千万的和尚,居然开始搞说唱了...

有话直说

小沈阳再度爆火,中式喜剧却已死...

有话直说

付航,痴迷摇滚的喜剧之王

药 棍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文章数
629
阅读量
427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