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终于迎来了被无数乐迷视为“活久见”的一刻:在罗大佑的《大事发声》专场,邀请到李志进行首次特别合作!
虽然说是罗大佑专场,但是似乎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知名小迷弟李小志先生身上,他的紧张他的羞涩他的兴奋他难得的乖巧姿态。
不久前,民谣故事率先在全网独家披露了“罗大佑邀请李志同台”的消息,兴奋的乐迷就对现场逼哥可能出现的反应遐想连篇。
毕竟李志早前在网易云做音乐DJ时曾袒露心声:“罗大佑是我最尊敬的华语音乐家,在整个港台音乐届,我认为歌手分两种,一种是罗大佑,一种不是罗大佑。”
还说过只有崔健和罗大佑能免票看自己的演出。 早前,随着李志在华语歌坛的影响力逐渐扩散,他每年在南京举行的跨年演唱会,也曾多次流传出“罗大佑做嘉宾”的传言,但传言永远只是传言,关于两人“同台之约”的答案一直在风中飘荡。
而今,64岁的罗大佑和40岁的李志终于同台,简短的几分钟,共同演绎一首当年罗大佑写给青年人的歌,被如今的青年人李志唱出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两人一起为知乎打了个广告哈哈~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李志就是罗大佑的接棒人,这次表演就是两人的一个交接。
但是李志今年已满40岁,到了把他称为年轻人的都有点害臊的年纪了。李志之后,华语乐坛年轻的音乐人里,还有人来接他的棒吗?
1.罗大佑的大情怀
两人在大事发声上合唱的歌曲就是——罗大佑在1982年首张专辑《之乎者也》的同名曲。 这首歌是一首雷鬼风格的歌曲,也可能是华语乐坛的第一首Reggae。
《之乎者也》这张专辑诞生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酝酿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在持续的冷战中,1980年,韩国爆发了光州民主化运动,揭开了东亚人民要求民主的序幕。
蒋家父子独裁统治台湾几十载,这股旋风也刮到了台湾,这股思潮首先在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中扩散……
当时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罗大佑,决定发表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投稿到多个唱片公司皆被拒。 只有刚成立的滚石公司,具有先锋意识,愿意冒险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与之签约。
1982年4月21日,这张历经曲折的专辑终于发表,狂卖15万张,即刻在台湾社会挂起一阵黑色旋风。
唱片封面上他一袭黑衣,戴着超大的黑色墨镜,表情严肃。颇有他的偶像鲍勃迪伦的风骨。
而《之乎者也》这首歌的最后一段歌词让人惊叹——
“歌曲审查之,通不通过乎?歌曲通过者,翻版倒映也。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
歌里隐喻的是七十年代初,台湾开始了用中文国语唱歌的民歌运动,却被歌曲审查制度搞得七零八落,所唱的思想部分被阉割,只有没有内容的爱来爱去才能发表。
看到最后这几句歌词,小编忍不住想插个题外话,想必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已经听说gai被《歌手》强行拿掉,替换成了主流歌手,理由是嘻哈被“上面”严控。
马路上的豪车目不暇接,家里的电视越来越大,社会变了很多,但是当我们唱着82年的歌儿,看着2018发生的事儿,我们的音乐成长的很慢,仿佛被困在一个圈里,30多年了还在圈里打转,一步也没迈出去过。
不过当时罗大佑并没有袖手旁观,于是我们可以听到这样一张伟大、振聋发聩的专辑,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而如今呢?
整张专辑没有不痛不痒的歌,没有妥协,只有罗大佑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而来的音乐足迹。除了《之乎者也》这首歌,这张专辑还产出了《鹿港小镇》《恋曲1980》《童年》《光阴的故事》等旷世经典。
罗大佑之后专辑的作品的精神,在这张专辑里都有根源。
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如《现象》、《未来的主人翁》根在《鹿港小镇》与《之乎者也》。
对“家”的反思如《亚细亚的孤儿》、《皇后大道东》都出在《乡愁四韵》和《错误》。
对爱情的悲观,如《恋曲1990》、《似是故人来》都能在《恋曲1980》与《光阴的故事》里窥见一斑。
罗大佑坚持站在宏观的视角来为普罗大众歌唱,从罗大佑人文色彩强烈的音乐里,我们体味到他的悲天悯人与时代关怀。
他用自己为例,告诉后来的音乐人:长得不好看、声音不好听、唱功很一般的人也可以成为歌手;歌曲不一定是优美抒情的,也可以是愤怒的;歌词不是只要押韵就可以,更需要有歌手思想的传递。
2.李志的小情怀
记得大学之前,小编沉溺在流行歌手收放自如的转音,高亢激情的高音,对罗大佑的“破锣嗓子”不屑一顾,简直觉得污染耳朵。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渐渐领悟到,上帝给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罗大佑被赐予的是创作上的天赋,而不是演唱和音色上的天赋。
这点逼哥的粉丝们怕是会比我体会更深(笑) 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评价李志的唱功。有真爱粉很耿直的回答:我不能评价没有的东西……
肯定有人疑问,唱民谣的人在中国也不少,为什么唯独只有李志能拥有这么多拥簇,有这样的影响力? 小编认为最主要的是:李志个人属性特别鲜明的同时,思想又不浅薄。
他自诩“偶像派歌手”,他说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SB喜欢他写的歌,他在豆瓣月亮组上自曝自己早年和N位女子的风流韵事,并把她们都写成了歌,其中就包括最广为人知的《天空之城》里的“港岛妹妹”。
李志不仅有个“港岛妹妹”,还有个“梵高先生”,他不厌其烦地唱着“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唱着成长的阵痛和每一座城市的领悟。
他用吉他质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从不为了押韵而押韵的歌词,反而用更自由、更炸裂的编曲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16年,他孤注一掷的启动了“叄叁肆”巡演,立志用12年的时间在全国334座城市传播民谣与摇滚的火种。
如果这个计划的顺利的话,等到巡演结束,他已经是个大腹便便的50岁中年人了。 在中年危机一词盛行的时代,他偏要当个孤独的先行者,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现场音乐。
2017年12月31日晚,罗大佑和李志同时举办了自己的跨年演唱会,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两人隔空同台演绎了各自的经典。
昨晚的合唱,初次相逢在公开的舞台,默契却似乎早已存在,李志默默在台下跟唱罗大佑所有的歌。
罗大佑音乐的高度,可以称得上中国的鲍勃迪伦,从一开始他的音乐就属于领先地位,无人可及。 但从某种层面来说,李志和罗大佑是同一类人,李志在歌里写:“谁的父亲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
罗大佑在歌里写:“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六十多的罗大佑的马上就要唱不动了,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已经落叶归根了,接力棒递给下一代人了。
虽然在站在的音乐高度和所达成的音乐成就来说,李志还不能跟罗大佑相提并论,或者说,华语乐坛就没有人能跟他站在同一高度。
但是他们都在歌唱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这一份“真”,没有高低之分。
同时,李志并不能说是完全接棒罗大佑,他虽然承接了罗大佑一部分的文化属性和对时代思考,但他仍是站在个人的视角来写歌唱歌。
他权衡着歌里的文化属性和个人属性,称得上小情怀,却够不上罗大佑普世的大情怀。
3.个人化的音乐
最近十几年,自从选秀时代来临之后,二三十代的歌手个人化色彩越发浓烈了,很多老听众都在悲叹华语乐坛文化属性的流失。
这个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已让人无从叙述和表达,这是这是时代的必然。
可能再也不会出现罗大佑这种才华横溢又有大情怀的音乐人了,不是华语音乐没落了,而是音乐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不同了,没有那种悲天悯人的氛围了。
今天的年轻人,跟1980年的青年,已经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两种人了。
当然现在的时代也不乏认真做音乐的佼佼者。不要过于悲观更不要一叶障目。
就像华晨宇,他用孤独的方式,在自我的世界中宣泄,就像个异类,在各类音乐竞技比赛中用自己的改编和演唱实力说话,《故乡的云》、《我的滑板鞋》、《齐天大圣》更是引爆社交网络。
林夕曾这样评价他:“华晨宇是天生会用音乐表达情绪的歌手,他在舞台上不羁癫狂,眼神犀利坚定,忘我投入,强烈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演唱方式,令他成为舞台上的发光体。”
就像李宇春,她是第一个全民票选出来的偶像,正式出道的第一天就是最红的艺人。但是她没有故步自封,更没有因为红而飘飘然,反而更加低调,不被任何圈子绑架。甚至弃用微博多年。
她说:我只能尽可能地让自己来提升艺人的质感,把自己的能量变得更强大,如果不喜欢的人会说她确实还挺牛的,那就够了。
这个时代当然需要罗大佑及李志这样的音乐人,我们仍期待未来出现一个逆流而上的新“罗大佑”。
但时代的洪流下,越来越多个性化的音乐是必然的大方向,它们也同样值得期待。作为听众的我们没必要大肆伤感,学会包容学会享受音乐就好。
最后,小编私以为,除了时代在变,其实罗大佑本人也是有变化的。
昨晚罗大佑和李志共同歌唱《之乎者也》,已经没有正式专辑收录版的那种愤怒和呐喊了,多了份宽容和自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