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莉莉安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大学生乞讨的视频:一位今年刚毕业的年轻人,因工作没着落,落魄街头寻求捐赠,每人收5元并登记联系方式,称以后自己成功了会回馈他们,还说:“把钱投资给我比给乞丐有价值”。
有人戏谑他这种乞讨方式画风清奇,有人痛心中国的大学教育,有人反思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有人谴责他眼高手低性格孤僻……这位年轻人手捧着成功学书籍,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认为那些人不过是下里巴人,无法理解阳春白雪。
且不谈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去做这样一件事,莉莉安深表心疼,是的,谁的青春不迷惘,在步入社会的岔路口,我们难免彷徨,但也正因为这种焦虑,我们更要自己想办法去找到方向,而不是坐以待毙,空想成功。
1
我们向往着哪里?
要坚定信念哪怕风雨凄迷
在怀疑的目光里走下去
要知没有人更明白
我们向往着哪里
2015年,马潇从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虽然对未来他也不是很明确,但他知道朝九晚五的工作不是他想要的,他毅然离开了实习单位,“实习证明要不就算了,我以后可能也用不着这种东西了。”
将要毕业的时候,马潇住在广州海珠区下渡路的城中村里,那是个潮湿、阴暗、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
那时的他面临毕业,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写论文、填表、参加各种宣讲会……还要应付来自家人的“以后去哪里”之类的问题。那大概是他二十多年来最纠结,最痛苦的日子。
“但有一点没错,就是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我觉得值得被尊重和认可的。”马潇说,“我很希望能够一直写歌,一直唱歌,和大家在一起。”
“25岁之前不用负担所有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刚好需要利用这一段时间去确认人生发展的方向,明白你想要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想去度过的。”
即使在最迷茫的时候,也不能止步不前,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去摸索,才能找到方向。
毕业后,马潇只身北上,勇敢地踏上音乐之路,他的骨子里流淌着民谣的血液,他出生在宁夏银川,那里有贺兰山,有黄河,有苏阳,有布衣,还有赵牧阳,那里是他创造的源泉。
2
于是我不再唱歌
于是我不再唱歌,开始卖螺狮粉了
不再是匆匆过客,从此不再漂泊
……
于是我不再唱歌,开始有自己的房了
开始有未来了,有谁会祝福我
毕业后去哪里?莉莉安曾经也为此焦虑难眠,在此起彼伏的求职浪潮中,一次次被浪头打击,在最无助的时候也想过“要不算了吧,回老家,不折腾了”,但内心始终坚持,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莉莉安曾看过一部纪录片《毕业后的大多数》,作者用镜头真实记录了6组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毕业后的生活状态,他们中有蜗居的情侣,有从事房产销售却住地下室的,有摆地摊的,有卖汽车的……
小时候我们幻想着长大以后要怎样,长大后才发现通往未来的路,要么拥挤不堪,要么荒芜得无人问津。但我们总要做出选择,迈出一步,告别乌托邦,开始现实生活。
虽然现实很骨感,但片子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过着当下的生活。作者贠子剑说,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生活已经谈不上理想了,但他们的努力让自己看着都感动,所以决定要为这一代人立传。
无论是回到家乡接受父母安排的,还是考上公务员岁月静好的,无论是为业绩奔走街头的,还是在写字楼里熬夜加班的……每一种生活选择,都包含着与现实握手言和的勇气。
3
优美的低于生活
最后让这纷乱的一切
都单纯的低于生活
只有内心远过空旷
梦到了丰饶的草原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谁不渴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然而现实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不要自怨自艾“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要对别人的光鲜生活徒有羡慕,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坦然接受眼下的生活,然后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也许我们都是忙忙碌碌的大多数,但我们也可以摆脱现状,创造自己的生活。
莉莉安有一位朋友,非常热爱马拉松,她说她要跑遍世界,一年一块纪念牌。这些并不是说说而已,她真的在行动,她从广州跑到北京,从台湾跑到迪拜。
听起来是不是很牛逼,但其实,她不过是一名普遍的上班族而已。
不知道视频中那个乞讨的男生最后会怎样,但莉莉安真心想说,成功不是看成功学书籍就能达到的,头顶星空,脚踏实地,路走着走着就宽了,只有接受现实,但又不安于现状的人,才能实现所愿。
文末,莉莉安想问问大家,在最低谷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走出来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