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有话直说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勿忘初心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

《几近成名》,最后放弃了成名。

在关于摇滚乐的电影中,这部电影可能比一些传记还要真实。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故事的原型,来自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

电影中,15岁的优等生William得到了为《滚石》杂志写稿的机会,跟随Stillwater乐队的巡演贴身采访,同行的还有一位叫Penny的女乐迷。而导演Cameron Crowe,曾经在高中时就追随YES乐队给摇滚杂志写过报道;这部电影的音乐制作人,则是由导演的妻子Nancy Wilson来担当,她是前Heart乐队主音吉他手。整部电影从故事到配乐都能还原70年代的风貌。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虚构但真实的摇滚乐队。Stillwater初有名气,William第一次遇到他们时,他们正在给黑色安息日暖场,乐队主脑Russell有着摇滚巨星一样的光环。但这个蒸蒸日上的乐队里,暗存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乐队成员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乐队在接受更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但越来越远离初心。当他们的巡演开始搭上飞机,一切向更高处发展时,离昨天、离最珍重自己的乐迷也越来越远。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血肉更丰满的骨肉皮(Groupie)。Penny反感被称为骨肉皮,她认为那群人只是为了接近名人、和乐手上床,而她自己,是真正为了音乐本身、为了乐队的发展,来帮助乐队。她称自己为「Band Aid」。在Stillwater的巡演中,她一直不离不弃,而当最后乐队即将腾飞时,她选择了离开。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纯真勇敢的少年记者William,或者说乐评人,或者说媒体人。一开始,他被乐队视为异己,视为敌人,因为媒体经常给乐队制造负面消息。但是最后乐队选择了和他同行,他们想登上《滚石》杂志,让自己的光辉形象得到广泛传播,后来,他们甚至得到了登上封面的机会。然而,William在这次旅程中,却发现了种种摇滚乐之中的问题;其实,这一切他都应该有所准备,因为一位老牌乐评人曾经告诉他:摇滚乐已经死了。现在这些乐队只是想利用你美言几句,不要拿他们当朋友。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于是,这些和摇滚乐有关的所有热情、欲望、名利,都在William这个15岁少年的眼中铺陈开来。William遇到Stillwater时,正值这个乐队从二线跨到超级Rockstar的门槛上,但其实乐队内部已经问题重重,乐队在过度商业化的成名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还抛弃了一直在帮助乐队的Penny。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所有一切光鲜,在一场空难中被瓦解得支离破碎,每个人都在生命最后一刻说出了自己心底的话,那些说出来大家可能会当即散伙的话。不想,最后飞机安全降落了。经历大劫之后,在年轻记者和乐队分离时,乐队的核心人物Russell告诉William,所有和乐队经历的这一切,他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然而,当乐队收到《滚石》杂志的确认电话时,却被William的耿直吓到了——他什么都写了进去,包括乐队的所有不堪行为和言论,包括在空难中每个人说过的话。乐队成员们一致决定,不能让这篇报道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然后他们告诉《滚石》,这些都是编造出来的。

《滚石》放弃了William的稿子。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收尾,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暗黑的结局。在这个媒体可以棒杀也可以捧杀的环境里,未经尘染的William选择了呈现事实,结果被乐队和杂志社雪藏;Penny是乐队最忠实的追随者,自愿为之付出青春,最后被人替代,自己默默离去;Russell本来是一个标准的摇滚青年,但在现实利益面前,开始掩饰自己的软弱,蒙蔽自己的初心,最后功成名就,但失去了最忠实的乐迷和最以诚相待的记者朋友,可以想见,他的未来要么成为彻底商业化的流水线明星,要么成为再无创作灵感的失意歌手。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但电影还是给了一个happy ending。Russell在旁人的点醒下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不该不珍惜Penny,打电话想要挽回她。Penny给了Russell地址,但Russell按之前往时,发现自己来到的是William的家。Russell明白了,诚意向William道了歉,告诉他,自己会向《滚石》杂志再致电,告诉编辑部,他所写的一切都是事实。

一切得到了和解,最后的结局中,Stillwater乐队放弃了飞机,继续着自己的二线巴士巡演。《滚石》的封面报道出来了,虽然里面有很多负面消息,但Stillwater还是Stillwater。也许因为这件事,他们可能少了一步登天的好机会,但找回了自己。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看起来是个不完美的结局,但每个人都坚持了初心。作为记者,William没有乱用自己的权力,为了利己的目的去扭曲报道事实;作为乐迷,Penny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她不是靠依附乐队来寻找价值,而是靠成全音乐来成全自己;作为乐队,Stillwater没有踏入欲望的无涯黑暗,选择了面对真实。

这是一场70年代摇滚故事的完美重现。从单纯热爱的美好,到人性的复杂,到性、毒品、名望的诱惑,到利益纠葛之中的欺骗。摇滚乐并不完美,有厚重的阴暗面;正是因为阴暗面的存在,才能衬托真实,才有那些拒绝迷失的故事。

《几近成名》:摇滚乐、骨肉皮和媒体的迷失故事

这不只是属于70年代的故事。故事一直在上演,放到现在依然成立,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人心。

音乐人们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从来不会违背原则,不为商业利益折腰;有的人懂得妥协合作,选择更多现实回报的商业化道路。商业化并非坏事,是音乐行业蓬勃发展的体现,怕的是,被各种利益蒙蔽双眼,牺牲自己的原则,就像Stillwater试图抹杀少年记者的真实采访一样。

乐迷们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的人珍惜音乐,但不会成为盲目的崇拜者,不会在音乐上绑架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原则;有的人拥抱「摇滚精神」,把态度捧到至高位置,以自己拥有态度为骄傲。就像乐迷中有骨肉皮也有Band Aid,有人爱空壳,有人珍惜灵魂。

媒体人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能守住对音乐的单纯热情,不被其他诱惑动摇,不黑不吹,客观作出评价,守护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有的人并不回避媒体的原罪,并不面对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把销量和流量摆在首位,在关注度打造的光环里自喜。就像那个老乐评人,会提醒William在同乐队发展友谊和维持报导中立性之间摇摆的艰难。

《几近成名》最后是一个告别和成长的故事,可以同舟共济,可以分道扬镳,也许有一天,没有再站在一起的理由,所有梦想已经成为空话,但至少没有迷失自己,还能不忘初心。

这才会有真正精彩的故事可以发生,而不是留下一地鸡毛。

大家正在看

诗与远方

翻唱朴树圈粉千万的和尚,居然开始搞说唱了...

有话直说

付航,痴迷摇滚的喜剧之王

有话直说

擦边大妈,正盯上退休大爷的钱包

老摇滚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18
阅读量
9w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