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种偏执

音乐猛料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种偏执

不同的音乐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偏执。

有一种说法,音乐人如果不「偏执」,就很难坚持到30岁以后,因为这条路需要付出和牺牲太多。25岁的谭棋午是呼和浩特人,一位供电局的职工,因为热爱音乐,一个人钻研苦学,甚至「倾家荡产」在自己家搞起了录音棚,这是谭棋午的「偏执」。

26岁的叶燕柳是一位英国海归,目前全职做独立音乐人,有点儿名气,但还远远不够。写歌、演出是她的全部生活,当年和她一起演出的马雨阳和陈鸿宇都已有了名气,而她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音乐之路,「硬挺着」,这是叶燕柳的「偏执」。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独立音乐人叶燕柳:我现在就是「硬挺」着

问: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答:我是叶燕柳,现在是全职的独立音乐人,平时写歌、学习、做演出。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叶燕柳近照

问:作为独立音乐人,说说你的从业经历吧。

答:我19岁开始学习吉他,拜无极乐队主唱张越为吉他老师,学习三个月后就开始独自上台表演。同时也对原创音乐产生兴趣,开始自己创作歌曲。20岁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后,一方面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一方面又不能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在闲暇时间中,就练习唱歌和吉他。在英国时创作两首歌曲。22岁的时候,伦敦的 Downtown Artists 厂牌的老板看中了我一首叫做《Look Upon the Sky》的歌,跟我签了约。24岁在英国毕业,就回国了,也没有来得及发行和巡演。

回国后因为家里的关系,去了父母介绍的国企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放弃音乐,就边上班边做音乐,晚上演出。第一次演出是2014年8月31日在蓝溪酒吧,接下来的一年,我在北京演了40多场。后来就觉得需要静下来沉淀一下作品,整理了3首歌做了一张 EP。15年做好的,16年陆续做了些推广,当时自己有一个小团队,有经纪人、制作人什么的。中间和国内一些公司签过,但都没有签版权的合约。

问:所以,你算是科班出身吗?

答:其实我在英国学的不是音乐,学的是「电」相关的专业。不过声乐我跟过三个老师,第一个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教美声的,第二个是窦靖童的老师,第三个是一个上过《中国好声音》的老师。我不算是科班的,但是我从小就学,6岁就学钢琴,19岁学吉他,20岁学架子鼓。

问:父母对你做音乐这件事儿,支持吗?

答:开始不支持。不过后来他们觉得自己反对也没用,因为我特别坚持。而且后来他们看到我的确做出来一些成绩,就慢慢支持一些了,心里还是担心,但也会鼓励了。我父母对这个行业会有一些自己的遐想,毕竟他们都只是业余爱好者。

问:你对自己未来有什么期待,或者有什么计划吗?

答:其实我不想只做一个酒吧歌手、直播网红什么的,我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还是很高的。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我想往那个方向去努力。我是做福音音乐的,我的「终极」目标可能是……格莱美,我知道这个很大很远,可能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吧。接下来两三年之内,我想去伯克利读音乐相关的专业,然后接下来如果签约的话,我想签索尼这样的公司,因为独立音乐人比较渺小,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助。我也考察过,几大唱片公司里,索尼的品位和音乐风格和我的比较接近。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叶燕柳在演出中

问:那你现在的收入情况是怎么样的?

答:很不稳定。只能将将养活自己,吃喝而已。因为我是北京孩子,所以还好我不用租房。但是我也会有自己的压力,一方面要给自己交代,一方面要给父母交代,我压力挺大的其实。

问:你自己的作品很多都是你自己包办编曲、混音什么的,你是怎么做到能掌握这么全面的能力的呢?

答: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可以帮我吧。(笑)我也和很多人合作过,但是越合作越发现,需要和别人磨合的地方非常多,很花心力,需要平衡这个很不容易。所以干脆我就自己弄了,速度会快,还不用和别人吵架呢。(笑)

问:可以聊聊你对国内整体音乐环境的看法吗?版权或者大众审美什么的。

答:先说版权吧。这两年越来越规范化了,从豆瓣的金羊毛,到网易的打赏功能,QQ 的付费下载啊等等,相信它会更好的。如果中国有一个艺人能像 Taylor Swift 从 Spotify 下架所有的歌曲一样,敢于做这样的事,其实我觉得会是一个颠覆的改变。审美方面的话,我觉得一方面媒体很重要。现在就是媒体说谁火,谁就会火,所以如果媒体的品位高,那也会影响到大众。另一个方面我觉得这个行业现在还是比较鱼龙混杂的,价值观混乱。大家都去追一个可能会火的东西,就会忽略了自己追求的艺术性。

我也看到有太多的音乐人因为追求自己坚持的艺术,过的很辛苦,我特别特别有感触。我身边很多朋友就是这样,有些人干脆就不做了,半途就放弃了,很可惜。这个行业太艰难了。你知道前阵子不幸去世的覃桢,也是太艰难了,太辛苦了,很不容易。我可以跟你说实话,虽然我现在面对的艰难远没有很多人大,但我依然会经常觉得无望、压力很大,慢慢都变成一种常态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虽然我还会一直努力,但是现在就是「硬挺」着吧。

问:聊点开心的吧,可以说说你做这一行遇见的趣事吗?

答:说这么一件是吧。我和马雨阳、陈鸿宇,在他们还没有爆红(笑)之前,我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之前我们三个曾经联合演出,去给山区来北京夏令营的孩子们演出,是一次很感动的演出经历,让我印象很深。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叶燕柳记忆深刻的那次演出,同台的还有陈鸿宇和马雨阳

问:最后跟和你一样的青年音乐人说几句话吧。

答:我不敢说什么「坚持你们自己」这样的话,我觉得有点不负责任。我觉得就是「随心」吧,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谭棋午:音乐是我的「高级别」爱好

问: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吧。

答:我叫谭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目前是供电局职工,我喜欢音乐,在自学录音混音。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谭棋午近照

问:平时有没有接一些音乐方面的私活呢?

答:从没有过。我是个入门级选手,现在的水平还不够达到能做好东西的地步,目前给自己的定义是音乐发烧友,音乐对我来讲算是个很「高级别」的爱好。

问:那你是否有自己原创的作品呢?

答:原创的话目前还没有,我小的时候学过钢琴,从小也爱唱爱听,不过由于没有真正学过专业,所以就算有了很多想法,目前也只是记录下来,等学了更多的东西再着手把它变成我自己的东西。制作的话,我能找到的资源只不过是网络上的分轨资料,然后自己拿来练手混一混。

问:那你是一直想把音乐作为爱好,还是希望能在音乐行业进一步发展呢?

答:实话说,我的想法可能有点天真,我想拥有把控音乐的能力和优质的审美,但是不打算真的用来挣钱(也许以后也会……还要生活……)。「做音乐」这件事儿是去年才在我的脑子里有的一个概念。最早我只是听喜欢的东西,听多了自己就开始分辨音色啊、编配啊、情绪啊,就不只是单纯的听个调儿或者词了,这种「进化」是我偶然间看了一些关于音乐幕后的访谈和纪录片(彬哥、阚欧礼、梁欢等幕后圈出品的内容),我意识到:原来音乐是这样来的啊。于是有了自己试一试的想法,再然后就开始自学。

问:作为一个「爱好」,做音乐占了你多少时间呢?有花销吗?大概多少?

答:时间的话,几乎我的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被它「霸占」。 因为我一点点儿了解的越多,发现自己缺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正确的声音概念、听音概念、对硬件插件的了解,还有至关重要的室内声学。当然,还缺钱(笑)。我很羡慕职业的音乐人。

目前我还只是在家里搞这些工作,我的收入基本也是全部投在设备上。买设备的标准是为以后做打算,年底我会做装修,找了个房子做一个标准的声学装修,你们猜大概占我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哈哈哈。

问:我猜你得把收入全搭进去了吧?

答:是的。「小棚」现在可能包揽了大部分的活儿,但是大家很少有人能下(hua)辛(zhong)苦(jin)去做一个没问题的装修,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不便宜。我觉得如果你听到的就不准确,录进去的也不好,那你还混什么?(这么说有点得罪人,各位前辈莫生气)可能从身边人的角度来说,我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有点「偏激」,也根本「回不了本」,不过我是「发烧友」,我还怕啥。哈哈,我相信有很多像我一样热爱音乐并且有想法的年轻人跟我的情况差不多,也许一部分人很幸运,能学专业并且以后能「入行」,不过能扛下来的人也许不多吧。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下):两位音乐人,两种偏执

谭棋午家里的迷你工作室

问:这份对音乐的「偏执」会影响你的生活吗?

答:其实说执着的话确实会有一点儿,我身边没有做这件事的人,没有这么多行业内的人,很多人会不理解。家里人嘛,我会给他们做大量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一下我现在在干什么,他们比较支持我,但花那么多钱肯定也会让他们有点不舒服吧,你懂的。我也知道它并不是一个「发家致富」的东西,但我还是决定要一直做下去,因为喜欢。影响工作的话并没有,因为那是我的主业和收入来源,要努力工作挣钱才能支持我搞爱好呀。

问:说说你家乡呼和浩特的音乐环境吧。

答:我感觉我们这儿地域音乐风格占主流(比如民族音乐),其次是音乐资源分配不是特别理想。北上广肯定要比其他地方的音乐资源更多,环境和配置也更好。如果我在北京,我可能会「厚脸皮」去碰运气,参观下别人的录音棚啊,或者去现场看看别人录音排练啊,在呼和浩特这样的机会可能就不很多啦,可能是我没发现吧。我也有小理想,就是自己能够在家乡结识一批好伙伴一起研究学习,做出一些真正优秀的东西,哪怕不为挣钱,仅仅为了证明不是必须去北上广才能做出好音乐的。

问:以你的视角评价一下中国的音乐环境现状吧?

答:虽然我刚入门儿,听歌也不算多,我个人明显的感觉就是能够打动我的东西越来越少。也许从源头上,大家的想法都是流程化的,就是出产品,而不是努力制作真正优秀的作品。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只是从比例上来看与国外差距还是有点儿大。就像某位大师说的,你往听众的耳朵里塞大粪,怎么能培养出优质的听众呢?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某宝随便就能买到一套并不算贵的设备,但弄出的东西也就勉强能听,在全民都能做音乐的时代,高精尖的东西或许会越来越少了,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或许会越来越难以被发现。音乐学院在不断的输出专业人才,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现在还在自己摸索的人,很多音乐人都不再继续做这个行业了,我其实有时候也挺迷茫的,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真的害怕因为这个行业越来越不景气,我们有一天真的变成了只能玩玩设备的发烧友。

问:最后跟和你一样的青年音乐人说几句话吧。

答:希望你们都不要被现在好多模式化或者噱头化火起来的浮躁形势所打扰,别忘了自己的一开始想做什么。真正能够改变现状的,还是得靠我们这些年轻人。希望我们还是能不忘初心并且坚持到底做出一些成绩和改变吧。最后也祝幕后圈越办越好!

微信搜索【幕后圈】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青年音乐人生存现状(上):从南方到北方

大家正在看

诗与远方

翻唱朴树圈粉千万的和尚,居然开始搞说唱了...

有话直说

小沈阳再度爆火,中式喜剧却已死...

有话直说

付航,痴迷摇滚的喜剧之王

幕后圈

他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章数
6
阅读量
4w
最新文章
  • 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 第一时间获取猛料
  • 更友好的阅读体验

微信扫一扫 体验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