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一个内蒙古长大,却不会说蒙语的小男孩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将组建一支赫赫有名的蒙古族乐队。
这支乐队的身影后来出现在伦敦皇家大剧院、纽约林肯中心等世界主流舞台上,让全世界的乐迷为他们疯狂。
就在2015年,这群最为外国人熟知的中国摇滚乐队,登上了央视。用一首慷慨悲壮的《轮回》征服了全国的乐迷,刘欢对他们的现场叹为观止,蔡健雅更惊呼“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乐队的名字叫“杭盖”,一群真正用生命在歌唱的蒙古硬汉。
杭盖的队长叫伊立奇,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父母都是知青,也都是音乐爱好者。
母亲是北京人,当年在内蒙支边的时候认识了伊立奇的父亲,后来两人结了婚,并把家安在了锡林郭勒。
等到伊立奇长到12岁,父母就带着他回到了北京。父亲是典型的蒙古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伊立奇回忆,父亲在喝多的时候会让自己唱歌,在唱完后又嫌自己唱得没有蒙古味道,不够硬气。
伊立奇的姐姐叫伊立娜,曾是挂在盒子上的贝斯手。在她的影响下,还在读中学的伊立奇开始接触到了摇滚乐。
杭盖乐队纪录片《草城市》
虽然摇滚乐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他却并没有一门心思地扑在上面。16岁那年,他选择去技校学一门手艺。
后来他学会了修飞机,并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首都机场成为一名飞机修理工。有了稳定的工作,温饱不成问题,这时的他才开始真正考虑起自己的音乐。
他回忆,当初在修理车间要服从倒班,有时候交接班的时间太晚了,他就在树村玩音乐的朋友那里对付对付。一来可以方便排练,二来又不耽误上班,一举两得。
2004年,伊立奇成立了T9乐队,这就是杭盖的前身。也是在那一年,有两个旅居北京的德国人拿起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T9在内的五支乐队。
他们拍了一部轰动一时片子,取名《北京浪花》…
在这部片子里,留着平头的伊立奇看起来还略显青涩,他把摄制组让进了自己家里,并为他们演示了各式的传统民族乐器。
镜头下的他很清醒,说话有条理,对音乐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杭盖》在那之前就被创作了出来,还被加到了片子里面。
镜头里的T9乐队是一支典型的说唱金属乐队,虽然音乐里加入很多民族的元素,但纪录片镜头里的他们依然难以和杭盖今天霸气的样子相提并论。
伊立奇在接受《文艺生活周刊》采访时说:“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周六在无名高地固定演出,有时候只有一两个观众,但我始终相信自己的方向,其实那两三个人中也有伯乐。”
机会说来就来,在南锣鼓巷的小酒吧里,一个英国乐手被杭盖乐队的表演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意识到,这种了不起的音乐应该被更多人听到。
他们一拍即合,并合作录制了专辑。就是这专辑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Pitchfork、BBC等权威媒体都毫不吝惜地给予他们极高的赞誉。
在多方面的机缘下,杭盖在2009年与荷兰的经纪公司正式签约,从此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
他们走遍全世界国家60多各国家,演出逾500场。不仅出现在“最顶尖夏季音乐节”博纳鲁音乐艺术节的舞台上,更为世界最大的重金属音乐节Waken Open Air压轴!
除了音乐节之外,他们还把民族的音乐带进了伦敦皇家大剧院、纽约林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中心驰名世界的剧场。
再没有第二支中国乐队,享受过这般待遇…
我一直记得杭盖在日本富士音乐节上的精彩表演,气势恢宏的现场让我叹为观止!
在他们的音乐面前,语言是最不需要被理解的东西,台下的日本观众都被杭盖营造的草原的氛围彻底感染。尤其是最后那段电吉他的快速拨弦加上马头琴的呜咽感,唤醒了观众血液里流淌着的苍茫与豪迈,所有人都跟随着节奏“策马奔腾”。
那一刻,台上的剽悍的杭盖就是绝对的主角…
虽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国内的音乐市场里,杭盖的音乐却一直很小众。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乐队队长伊立奇直到2009年才肯下定决心,从飞机修理厂辞职,全职做音乐。
为了让国内更多普通的听众听到他们的音乐,2015年他接受了《中国好歌曲》的邀约,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去年的太阳仍挂在天上,前辈的歌谣后人依然高唱!”当雄浑高亢的歌声响彻这个舞台的时候,我看到坐在导师席的周华健,眉头紧锁,用手捂住嘴,眼眶已经开始发红。
演唱结束之后,陈羽凡无不感慨地说:“我从这支歌曲中感觉到,其实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继承与传承!”,说完他双手合十:“你们是很高大的,值得尊敬的!”
我想这也是杭盖能够响誉世界的原因吧,虽然他们披着摇滚乐的外衣,但从来没有忘记对于根的寻找与继承。把民族的精魂传承下去,有什么比这更摇滚呢?
我记得《中国好歌曲》里,主唱胡日查的儿子在电视机前,用蒙语演唱了一首歌,他乖巧可爱的样子逗乐了全场的观众。
而台上的他的父亲,慈爱又充满希望地看着他,他眼神里的那份希望,就是生生不息的传承…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现场照来自摄影师邹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