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群朋友聊天,其中一位跟我说:“哥们儿,你说最近民谣歌手,特别是女歌手是越来越火了,说说你的看法吧。”
其实,我平常也没少听女歌手唱的民谣。只是因为这些女歌手风格迥异,唱腔也五花八门,所以让我一时之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而在谈到民谣女歌手时,我常常会想到一个遥远的名字。可能对于年轻的民谣乐迷来说,她的名字略显陌生,但她的歌声里,有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这个女人叫做艾敬,18年前她曾是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民谣才女,录过唱片、拍过影视剧、把歌声带到了世界各地。
就在她最红火的时候,她却孑然一身捡起画笔,用色彩继续勾勒自己的生命直到现在。只是她留在歌迷记忆里的声音,恐怕想忘都忘不了的吧。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第一次知道艾敬的名字,是因为她的一首叫《我的1997》的歌。关于这首歌网上还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视频。
艾敬《我的1997》
那年艾敬在东京演出现场演绎了自己的这首代表作。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1997是众人期待的一年,许多人都希望在香港回归之后去那里的花花世界,看看八百伴和红磡体育场。
因此才有了歌中所唱的“什么时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么样?”,这成了国内大多数人的心愿。人们因此记住了这个长相甜美,声音干净的女歌手。
1969年秋,艾敬出生在辽宁沈阳。五口之家她是大姐,父亲擅长民族乐器,母亲评剧唱得很好。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艾敬很早就接触了音乐。她凭借独特的天赋,在沈阳各大唱歌比赛总能拔得头筹。年少成名的她觉得,自己也许应该站在北京的舞台上,向全国人民唱歌。
17岁时她离开家独自闯荡,凭借着独特的天赋,她考上了当时全国闻名的东方歌舞团。在团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不安分的基因在她的身体里作祟了。
她说自己接了很多“私活”,也就是外出给其他唱片录音。这么一来,她也渐渐地在各大唱片公司唱出了名气。
在人们赞叹这个女声的悠扬甜美的同时,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姑娘竟然还有着让人着迷的容貌。“长的像山口百惠,笑起来像栗原小卷”是当时一个导演对她的评价,后来这位导演还力邀她参演了电视剧《情魔》。
大概也是因为这次结缘,若干年后艾敬还参演了赵本山的电视剧《马大帅》,并取得了不小的反响。
很快,这个女孩子迎来了自己音乐生涯的高潮,她创作了自己第一张专辑《我的1997》。
在“六根”武云溥的采访中,她回忆这张专辑几乎聚集了北京摇滚圈的半壁江山,不仅有王迪帮忙编曲,还有臧天朔弹琴,鼓三儿、刘效松打鼓,就连何勇也时不时地过去帮忙。
这张作品让艾敬无可争议地火了起来,她的歌声不仅传遍了国内,更是在日本卖出了不俗的成绩。那时的她变成了国内当之无愧的“民谣一姐”,她的音乐在明快与深沉之间游刃有余,像个孩子又像个天才。
当她的歌在日本被传唱的时候,曾有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解读她歌里的政治隐喻。而她却说:“这首歌就是一个情歌,是love song。”而歌里的那个朝朝暮暮的情人,就是为Beyond写下无数跨炙人口歌词的刘卓辉。
在那张留下《同桌的你》、《青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经典唱片《校园民谣》里也留下了艾敬的声音。
她演绎的那首歌叫做《那天》,这首歌是才女金立的作品。这首歌全程情真意切,有让人一听就爱上的独特魅力。
歌词里那句“说了朋友相交如水为何重别离,说了少年笑看将来为何常回忆”也成了那个年代的学生们常常抄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
歌迷们把艾敬叫做“流浪的燕子”,在她的身上总能看到其他女歌手所没有的漂泊感。她96年签约了日本索尼唱片,并把事业的重心放到了日本市场。她说:“我不能重复自己,必须走出去。”
第四张唱片《Made in China》是艾敬在纽约完成的,在这张唱片里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第一次在自己的歌里用到了“爱”这个字,她说自己发自肺腑地热爱自己的家国土地。
但是那个时候正处于出国潮,有关部门认为她的那首《Made in China》寓意不明,因此不予通过审核。
这件事让艾敬很伤心,自己的一片赤诚竟以这样的方式付之东流。于是她放下吉他,拿起画笔,用色彩以继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也许这样的挫折更能带给她力量,经过了十几年的磨练,她在绘画上的技巧也越来越纯熟,如今的她已经有能力把自己的作品展办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2011年末,艾敬拿起吉他,为歌迷带来了自己的最新单曲《爱人》,她再一次在歌里用到了“爱”这个字。
也许她注定为“爱”而唱…
艾敬《爱人》
蓦然发现,这段MV里的女人,已经不再是曾经“流浪的燕子”,在经历了文化的主流与边缘之后,她变得更加安静。
回望来时路的她脸上带笑,娓娓地唱:“请不要问我都经历了什么,只要你紧紧地抱着我。”
评论